2007年7月15日星期日

周易解读

 
作者: 梦回仙界 提交日期:2007-4-22 10:51:00
��  能看到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理解着实是一件好事,对于初学者很有益。
  但吵架便是炒虚火,虚火伤身呀!
  
  林先生也许关于周易有很深的见解,不能接受苕先生的观点。尽可以贴出来。请贴出实际的东西,以理服人,只是说苕先生误导,至少我是不能心腹。后面的几帖到还好,支持一个。
  
  据苕先生介绍下面好像要具体将具体内容的分析,支持林先生在苕先生后面将您理解或赞同的关于具体内容的解释贴出来。好像您认为周易是史书,我个人同样感兴趣。可能苕先生的介绍方式更能吸引我们,林先生加油哦!
  
  声明,我是初学者。周易原文及解释才看了几遍。对林先生有误解请见谅。


作者:梦回仙界 回复日期:2007-4-22 10:53:36 
 
  哇塞!居然是第三页了。免记号了!

作者:梦回仙界 回复日期:2007-4-22 10:56:19 
 
  哇塞!居然到第三页了!哈哈,免记号了。

作者:林深儿 回复日期:2007-4-22 11:09:43 
 
  梦回仙界:
  
  你好:
  
  1、周易里面有大量的历史记录。但是是不是重点写历史的史书,我保留的基础上,如果是熟人,那我说感觉上基本是否定的。
  
  2、从目前的各种资料看,挂画曾经用于占卜史无法否定的。
  
  3、但是从历史和逻辑的关系看,人们什么时候占卜?即便是科学发达的今天,人们必然是有大事的时候,疑难的时候才占卜,何况古人的蒙昧。
  
  4、所以周易的卦辞爻辞里面涉及到历史题材是什自然的。实际上卦辞爻辞更涉及大量算法。
  
  5、记录大的历史事件还有一部尚书在那里。
  
  6、在没有更好的考古结果出来以前,我认为,周易本质上是对占卜的一个大的总结。从大的事件来重新校对验证一些天时地利等。因为国家的事情是最大的可验证卦代表的天时地利吉凶的事情了。
   用现在科学的观点看,可能没有什么,但是在当时,可是非常巨大的的一个算是科学的科学工程。
  
  7、既然是科学工程,必然带有明确的在当时认为最成熟的先进的,用我们现在的分类法涉及到的宇宙、哲学、人际、军事等等指导思想的成分。
  

作者:林深儿 回复日期:2007-4-22 11:20:46 
 
  梦回仙界 :
  
  你赞成分页,我可不赞成,但是天意如此。呵呵。
  
  1、我对搂住根本无所谓什么赞成不赞成的问题。搂住的本来就是小孩子的把戏。
  
  2、你回去看我的回帖,我对搂住开始时赞许的。
  
  3、为什么开始争论了,你可以回去看因果。
  
  4、实际上,搂住历史没有看好,周易没有看好,古文更没有看好。我不是扣帽子,因为懒得打很多字,也懒得和……,所以只说结论,搂住的错太多了。
  
  如此而已。

作者:梦回仙界 回复日期:2007-4-22 11:29:09 
 
  多谢林先生提示,终于明白林先生为什么一直不同意苕先生的观点了。刚才想要林先生把您对周易的注释帖在后面的建议恐怕有些不合适了,刚才的冒昧请您见谅。不过还是挺希望看到林先生对周易具体内容的见解。
  
  偶对历史,宇宙和哲学等终极问题也着实比较感兴趣,也刚刚发现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并开始学习。偶是自然科学工作者,目前对生物,信息,机械,电子,光学,空间科学多有涉及。对于您的观点,无论多难理解,还是可以看懂一点,同样等待您的指教。

作者:林深儿 回复日期:2007-4-22 11:42:48 
 
  梦回仙界:
  
  呵呵,看来你也是本体论者,怕也是决定论者。
  
  我也是搞自然科学的,不过历史,古汉语文字等是家传。家中其他人等例如,现代语言符号等是传承乔姆斯基等
  
  学自然科学的研究周易更好一些,因为古文字可以翻译成现在的文字,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对算法很敏感。
  
  我对周易的理解超不过各家的注释,要我说也是翻纸堆,等待的事考古和大家如你的提示,所以说个人观点,不值得一提。
  
   我同样不是专业搞周易研究的,如果你说刚开始看,那我不过看了周易比你早几十年而已,不过人有愚钝,老毛说革命不分先后,我等待你的指教。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2 11:46:01 
 
  
  谢谢各位的支持.今天的帖子不太好写,所以上来迟了一点.大家趁热用吧.
  
  
  把帝王的秘籍掀开――解读《周易》(32)
  
  为王者的基本条件――"乾"
  
  "张三、李四,把华佗先生昨晚为我们接上脑袋后的《周易》卦画及卦辞端上来。"
  他们抬上来的是一块写有如下几个字的黑板:
  "( )乾元亨利贞"。
  "哎哟,这黑板上的字怎么与我们书上看见的不一样?"有人发出了这种疑问。
  是的,是不一样。这黑板上没有卦画,却多出了一个被括号括起来的空白。谁可以告诉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吗?
  "华佗昨天没有拿到加班工资,所以就有意留了这个尾巴,医生都是这个德行。"刚到二十一世纪旅游回来的七王爷抢先发言道。有人笑。
  "乱说,华先生不是这种人。做手术之前,都要脱毛,这是常识。所以,华先生昨晚在接头时,先把这几根毛给剃了,过几天就会长起来的。"与华先生家老二相好的五太子说。
  "《周易》的卦画太神秘,所以它不会随便现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金大侠家的高手们都是这么说的。"喜欢看武侠小说的四太子说。
  "华医生嫉妒心太强,见你成了国师,就有意给老师你出难,想让你难看。"
  "这是一个两分的选择题,是你有意给我们安排的课堂考试题目"
  ………
  在大家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后,我笑着说:"哈哈,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说的也大都很有道理,但却不是真相。真相是老师我的姓没有姓好,姓了一个'苕',所以我不会上传图形,就搞了这么个括号把我不能上传的部分括起来,表示一种存在。就这么简单。因此,请大家对照书本学习,也就是说把这个括号视为《乾》卦的六爻卦画。同时,也请大家记住,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可以说明一个问题,这就是:真理往往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复杂,但需要我们排除自己心中的杂念才可以看到。"
  好了,我们现在正式开始上课。
  从《周易》的结构上说,我们当然应当先讲这个不肯现身的卦画,谁要它排在卦的最前面呢?但这一堆"一"我还真是讲不好。什么原因呢?光凭这个简单的卦画我实在是看不出什么内容出来,既看不出它是如何产生的,也看不出它具有什么象征意义,更看不出它会如何变。都看不出,你让我怎么讲呢?所以,我准备暂时不管它,先讲我们看得懂的卦辞。以其乱讲,不如不讲。呵呵,老师这点转变和权力应当是有的吧?因此,同学们,我们把它冒过去,先讲后面的卦辞,可以吗?
  "不行。不讲不行。"这是我们班年龄最大,又读书最多的班长二太子提的抗议。我知道他是想借此机会展示他比别人更多的知识的。看来这一关是不能轻易地过了。唉,好的是我知道今天的课是个难剃的络腮胡,所以昨晚备课想招时,也对这卦画多看了几眼,有了一个还需要今后的考古资料佐证的想法。就先把这不成熟的想法拿出来应付局面吧。于是我说道:
  "同学们,卦画在《周易》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很可能与卦爻辞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就《乾》卦卦画而言,它的产生可能与周公的晚年生活有关。因为据《周本纪》载:周公晚年曾"兴正礼乐","礼乐"就是演出嘛。由此可见周公晚年还政于成王,不再过问政治后,一定在家感觉闷得慌,所以就成立了一个包括杂技表演在内的演出班子,为自己找乐子消磨时光。可能正是在这些杂技的高难度表演中,他的灵感突然上来,于是创作了《周易》等书。
  "他老人家最喜欢看的可能就是杂技中的叠罗汉表演,所以他将该节目抽象成《乾》卦的卦画,并由此抽象的画符中提练出《乾》卦卦爻辞这些精华。或者说,《乾》卦卦画的原始含义就是代表六个人的'一'在玩叠罗汉的节目。"
  我的话一说完,就见刚才还在等我喊他发言的二太子急得满面通红,怒不可遏地大声说道:
  "没听说过,老师。你的说法完成没有根据。卦画的形成应当是上卦加下卦,或者是上、中、下各两爻分别代表天、地、人的三才之道,或者是由三千多年后的子孙们才会用于计算机的二进位的数学……"
  "好了,请等一下,班长同学。"我打断了他的话说道:"你刚才提到根据两个字,很好,很好。说话就是要有根据,不能平白无故地胡说八道。我的解释的确没有根据,"兴正礼乐"四个字的解释也是错误的,但你是否可以把你刚才所说观点的依据给我们讲一讲呢?"
  "这些都是书上写得明明白白的,是我们过去的老师教的,所有的书上也都这么说的,好多种说法是流传千年的,难道他们会错吗?难道他们都错了吗?"他急急地辩解道。
  "是否都错我不知道,但如果这些说法中有正确的话,也只会有一个是正确的,不可能都正确,是吧。大多数应当是错误的,同意吗?再说了,你又能判断它们谁对谁错吗?为什么不能判断?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吗?这些说法的根据又在哪里呢?"我一连串的问题,使这个学生也恢复了一些平静。我接着说:
  "当伤口愈合之后,一般都会留下一点痕迹,这是常识。如果有关节的话,一般也会表现出来,正如人有脖子和腰一样。如果说卦是可以分为两段或三段的,那么也应当有据可查、可考才行,而我们从《乾》卦的卦画(我说的是《乾》卦)上能找到它们的脖子和腰吗?当然看不出来。或者说,仅仅以《乾》卦卦画来考证的话,我的假设是更为合理的,不是吗?叠罗汉,多么生动形象。如果说有什么劣势的话,那就是我的假说是我昨晚才'感悟'到的,暂时只有我一个人相信,而你的那些说法是古代的学生'感悟'出来的,是一个类似于:'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一个大和尚一个小和尚。小和尚要大和尚讲故事,于是大和尚就对他讲道:'从前有座山……'之类的故事。唉,都长这么大了,为什么还没有忘记这些'外婆的老故事'呢?
  "同学们,我重复一遍:仅仅从《乾》卦卦画这个简单的卦画上,我们是讲不清卦画的起源和意义的。一定要结合已知条件来讲,一定要等到有依据之后才能讲。"我说。
  "老师,那我们怎么时候才能得到依据呢?它出土没有呢?"一向顽皮的三十四太子说。
  "呵呵,这是个好问题。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依据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它就在《周易》这本书中,而且离我们现在的位置很近。但我要卖一卖关子,先不告诉大家在哪里?你们自己也可以找一找啊?我把范围给大家缩少,就在前七卦中找,看谁先找出来?找得出来的话,就不用参加高考了,我让周公批一张条,直接去读他的研究生――不仅仅是读硕,而是硕博连读啊。这可是开卷考试。"其实,真正的有心人可能早就己经知道,因为我曾经说漏嘴。
  呵呵,当老师的要注意哟,不论是选择所讲问题的先后,还是对付学生的办法,这都是要技巧的,要弄点悬念放在那里,否则,讲得不咸不淡的,谁还听你的狗屁课。当然,吹牛吹过了也是不行的,最起码要把握"不乱讲"的原则,这是做老师的底线。否则的话,牛皮一穿帮,这当老师的脸就没有地方放了哟。
  呵呵,看看,木匠这几句话一说,就可以把学生们的嘴封住不是。好了,一关一关地闯吧。闯到哪里算哪里,实在是闯不下去了,大不了把帖子一关,反正大家也不知道我苕木匠是哪里来的野山神。
  哈哈,过关了,我们开始来闯第二关:讲《乾》卦卦辞。
  "乾元亨利贞"五个字就是《乾》卦的卦辞。
  《周易》六十四卦,每卦都有一段卦辞,卦辞的内容表述了本卦的中心思想。由于卦辞和爻辞是表意清楚的汉字,所以卦爻辞当然应该是我们解读《周易》的最为可靠的依据。这也就是我们先讲卦辞的真正原因。我们只能够讲"当然"的事,而不可以讲"想当然"的事哦。
  我以为我们在解读《周易》卦爻辞时,至少需要注意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正确地理解字义,特别是主题词――也即我们常说的卦名的含义;二是准确地给古文断句;三是掌握作者写作的基本特点。
  好,我们现在就来理解字义。先说"乾"字。
  最近有一个好消息:国学有了复兴的趋势。也因此,有一个叫"天人合一"的词常常在网上晃悠。这个词也的确是古代文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什么是"天人合一"呢?与国学中的诸多问题一样,各说各的理,没有裁判,也找不到裁判。其实,标准答案就藏在"乾"这个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字眼中。
  "乾"这个字在甲骨文中是没有的。《说文》中写作" "或" "。(抱歉,我不能上传甲骨文等图画,有心深入学习者可以去查一查对照。)《说文》说:"乾,上出也。从乙。乙,物之达也。"
  段玉裁注:"此乾字之本义也。自有文字以后,乃用为卦名,而孔子释之曰:'健也'。健之义生于上出,上出为乾,下注则为湿,故乾与湿相对。"
  徐灏注笺:"乾之本义,谓草本出土乾乾然强健也"
  有谁把他们的解释听明白了吗?许慎等人以为乾字的本义为上出、冒出、干等义。孔子以为乾字的本义为健,为天。后人还有人训乾为北斗星等。但乾字为什么有这些意思,他们都没有说出一个让人信服的道理出来,因此,乾字的准确含义也一直就是易学界没有讨论清楚的一个问题――要不,我怎么说今天的课是剃络腮胡呢?
  其实,"乾"字的含义就藏在它的字形中。我们现在就来从乾字的字形特点上探讨一下它的含义。
   观《说文》中所收乾字的古文字形,乾字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左边部分写作" "或" "。右边部分写作"乞"。左边又可细分为上部的" "(有点象繁体字的草字头),中部的" "(圆圈中一点)或" "(三个圆圈中一点的符号成品字形),下部的" "(像"亏"字的下部)。其中中部的两种写法分别为古文的日字和星字。去掉这中间部分后,将上下两部分相合,则是东方苍龙七宿的象形。其中上部象角、亢、氏三宿,下部象房、心、尾三宿。有心的朋友们可以把甲骨文的"龙"字查出来对照。我们也会在释初龙爻的"潜龙"一词时讲甲骨文龙字的来历,可以参照。
  东方苍龙七宿正是日月五星运行的必经之路,而《乾》卦爻辞又正是以龙的变化为主题。依此,我们可以认为,乾字左边字符的含义应为:日月五星运行于苍龙七宿之中。
  乾字右边写作"乞"(此字形与古文中的字形有变化,上部应当为"�"形)。乞字甲骨文写作"三"" ""气"等,与气为同一个字,与八经卦中的《乾》卦卦画"三"也相同,意思是求。
  求什么呢?求"乞"字下半部的"乙"。
  《说文》说:"乙,象春草木冤曲而出,阳气尚缰,其出乙乙也。""乙"是草木破土而出之状。
  用什么来求呢?用"乞"字上部的"�"。此"�"应为古人竖杆测影的标杆。
  依此,"乞"的本义应为寻求草木破土而出的时间,后来引申为乞求、气等义。这个气不是云气的气,是生命之源的气,也即阴阳之气的气,所以乞与气字为同一字。
  由以上对乾字的字形结构所作的分析可知,乾字的本义应为:观察东方苍龙七宿的运动规律以察时定节。
  此义与《乾》卦卦爻辞的内容是完全相符的。所以,我以为这个字应当是《周易》作者的发明。是发明出来表达他所想表达的主题的。
  作者发明了这个字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给这个字标一个音。或者说,作者还要解决应当怎么读它的问题。办法是有的,而且很简单,那就是借《乾》卦卦画过去所附于的那个主题词的音。这个字就是"键"。也就是我们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中,所看到的那个《乾》卦的卦名。
  我们在前面说过,春秋之前的《易经》一共有三本书:《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这个"键"字就是《乾》卦在前两《易》中的名。也正是这个字的发现,向我们透露了《周易》的创作可能是对原有作品的一种加工。"键"才是《乾》卦的本名(如果有名的话),而"乾"字只是作者新取的名(应是确定的主题)。
  作者为什么要舍弃原卦名不用而重新命名呢?原因就在于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与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不同。
  "键"字的本义是安装在车轴两端,管住车轮不脱离轴的铁棍,引申为门闩、关键等义。《乾》卦所象征的龙星宿的升起正是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头,取名为"键"名符其实。原作者所表述的应当正是龙星宿在天空中的存在状态这个意义。
  但从《周易》卦爻辞的内容看,《周易》作者想表达的主要内容应为阳气的生长过程。这是"键"这个字的内涵所不能表达的,所以作者只能另取一个名。因在当时已有的文字中找不到合适的字来命名,他于是造了"乾"这个新字。
  这个字表述了观测的内容(日月五星在苍龙七宿所象征的路经上运行),目的(求气),方法(竖杆测影)。
  殷墟甲骨文中未见"乾"这个重要的字,就正是在当时还未创造出来的原因。
  好了,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请记住:
  "乾"字是《周易》作者的发明,其初始义既不是孔子所理解的"天"或"健",也不是出土文献中所说的"键",更不是许慎等人所说的什么"上达"、"干"、"北斗星"等义。它的本义应为:"以观察日月五星运行于苍龙七宿中的规律来察时定节。"
  这层意思也就是古人"天人合一"的本义所在。
  《周易》作者发明这个字不简单。而他以此起笔,也正是希望未来的王位继承人,能够将顺天应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作为为王者的最基本条件、最重要的条件来学习和贯彻。
  
  (本来只是想写一本通俗读物,所以只想把"是什么"的问题讲清楚,而对"为什么"的问题能省就省,但考虑到《乾》、《坤》两卦太重要,加之过去的误读太多,太深,所以,在这两卦中,我们还是稍稍讲详细一点。这样的话,可能会略有枯燥的感觉。《屯》卦之后我会继续把"活泼"两字放在前面。当然,各位朋友们也可以发表意见。我根据大多数人的要求来写。)
  
  
  
  

作者:林深儿 回复日期:2007-4-22 11:57:33 
 
  苕木匠;
  
  憋了半天出来啊,呵呵。
  
  别抄别人的东西了,那是一家之说。你的脸皮本人是太佩服了。
  
  我不断的给你提示,让你补充漏洞,就写了这个出来??你想说什么啊??
  
  你回答我第二个问题如何。
  
  你终于证明了我的假设。呵呵
  
  就此别过了,大师。和你打了半天的字,实在是丢我的人。

作者:梦回仙界 回复日期:2007-4-22 11:58:01 
 
  林先生:抱歉上一贴回帖晚了,上一贴的要求恐怕不是太合适了。
  
  原来是这样!不过听一下新的观点,无论多么的感觉无所谓,只要能自圆其说,即使可能是错的,都有自己可以学习的东西在里面。社会本来就是不断的循环嘛,看看别人对古物的理解,多少可以长长见识,至少可以和别人闲侃时压压场子。
  
  对于初学者,在什么都没有观念的情况下,先有个观点,然后见的多了,再不断对原来的观点进行修正或改变,可能到最后我们真的发现这本身没有什么,但这个过程也是人学习的正常方式嘛。做为初学者,只要无害,还是等楼主下面的东西吧。
  
  
  这次发帖又晚了!郁闷ing!
  
  

作者:知难不退 回复日期:2007-4-22 11:59:29 
 
  深奥,慢慢学

作者:林深儿 回复日期:2007-4-22 12:00:44 
 
  其他的有心人帮我催催吧
  
  本人别过了,呵呵。
  
  该说的基本说明白了。有心人看看搂住新发的有多少笑话吧。
  
  呵呵。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我别过以后看看搂住保证牛起来了。

作者:fatfoxliu 回复日期:2007-4-22 12:06:06 
 
  木匠又出来了好啊,不要受那个SB影响啊,继续努力,好多人等着看呢。
  林深儿,说你有知识没文化真是抬举你了,你前面的长篇大论怎么不写清楚--转贴啊,在google搜下就知道了,看来还是我把出处给你写出来吧,下次转人家的文章不要忘了把作者留着,尊重人家的劳动果实啊。
  
  
  
  20世纪的《周易》古史研究
  
   
  
  陈桐生�
  
  (汕头大学 中文系,广东,汕头)
  
  摘要:20世纪以前的《周易》研究大体上分为占筮、义理、象数、考据四大派别,本世纪一些学者先后从古史角度研究《周易》,形成了《周易》古史学派。本文简要地回顾了本世纪《周易》古史研究从发掘《周易》中的历史故事到视《周易》为史书、从片段感想发展到完整体系的历程,讨论了不同阶段《周易》古史研究的特点和价值。
   主词:《周易》;古史观;20世纪
  
  
   20世纪以前的《周易》研究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占筮、义理、象数、考据四大派别。20世纪《周易》研究中最为令・人瞩目的现象是一些学者先后从古史角度研究《周易》,由此而在传统易学领域之外开辟了一条研究新路,形成了易学第五大派别:古史学派。
  
  ........

作者:乙未 回复日期:2007-4-22 12:36:41 
 
  楼主给你提点意见中不?
  感觉自从到开始涉及到卦处,休闲调节类的内容偏多了些,可能是你出于通俗,力求引起大家兴趣所不得已而为。
  
  不过,感觉上还是可以再压缩一下。象前面讲周朝历史那些内容,内容活泼而紧凑,不致于有太多拉拉杂杂的东西。
  但到了易这一块,就……

作者:phoenixdie 回复日期:2007-4-22 12:45:46 
 
  楼上说的对,文章开始处还是不错的

作者:梦回仙界 回复日期:2007-4-22 12:51:31 
 
  http://img3.tianyablog.com/photo/2007/4/22/3270451_11535202.bmp
  有效果吗

作者:fatfoxliu 回复日期:2007-4-22 12:51:41 
 
  LZ是想拿那些东西当条线,可是线太粗了有点象绳子,顶楼上的,希望LZ能改一改

作者:fatfoxliu 回复日期:2007-4-22 12:55:06 
 
  作者:梦回仙界 回复日期:2007-4-22 12:51:31 
    http://img3.tianyablog.com/photo/2007/4/22/3270451_11535202.bmp
    有效果吗
  ------------------------
  
  这个板块不让帖图的,你的是链接其实也是贴图的一种,俺是干这个的,前面我发了个htm的语句,那个应该可以用的,可惜我是新来的不知道咋发

作者:红尘渐隐 回复日期:2007-4-22 12:56:34 
 
  坦白地说,在对周易的了解上,我恐怕真是一白痴,但我至少还没有白痴到拿所了解的一知半解的周易知识,去开涮天下人都是白痴的程度!所谓"满罐子不荡浅罐子荡",此之谓也!
  还真感谢前面那位朋友,想到无所不能的狗狗,一下子就把这个伪装成学术高人的嘴脸给暴露无遗!不然,他所指为的"白痴"们还真给
  蒙住了!
  但还是有人给他蒙了一把,这位号称搞自然科学的林深儿,其实是一尚不入流的洪某似的作家,大家点开此人没有人访问的个人门户就可以了解。我倒是认为,想要在网络上出名,大可不必出此下策,搞得象过街老鼠似的,多惨啊!
  楼主在此前提到的心平气和一词,我觉得应该再一次强调,起码符合目前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嘛!辩论的目的只是为了还事物一个本来面目,学术或者什么别的争鸣是可以推动其本身的进步的,非要弄到唾沫四溅、你死我活的程度吗?"什么时候人民的素质提高了,一切都好了"――这里借用这位林深儿先生的语录,以资共勉!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2 13:07:29 
 
  谢谢各位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谢谢大家帮我们把禅堂打扫得这么好.
  回乙未:
  有些也不完全是"休闲调节""拉拉杂杂".
  譬如上一节让大家化妆一段,实际上是形象的告诉我们作为读者,一定要进到书中去,而不是老站在自己现在的位置上读这本书.此角度也是我们之所以可以解读它的重要原因.
  另外,如这一段中前面关于卦画的一些内容,实际上既是提出了一个看问题的方法,提出了我的解读原则,也是针对林深儿之类的传统易学而言的.
  这些方法在学术界可能不常用,但却是佛学界及民间传道的惯例.而且,深入之后又浅出,比仅仅只深入还难呢.
  这本书是想写成通俗读物的.也是根据我另外一本书已经出版的书改编而成.那本书论证得多一些.也比较枯燥.
  当然,其中一定用很多应当删节和修改的地方,但我的时间太少了___头天下午写帖,第二天上午看一下后就发出,今天的内容还大多数是上午写的____只能等到完成之后了.见谅.我尽量注意吧.谢谢.

作者:红尘渐隐 回复日期:2007-4-22 13:13:55 
 
  再说一句多余的话
  我还真替木匠捏一把冷汗,敢在网络上开坛,勇气着实可嘉!你一个人的理解与记忆力再好,也抵受不住千千万万人的记忆和理解力。当然,这也一个最好的提高和学习的机会,为使自己的论述更加严谨,你只有熬更守夜的不断充实自己了!同时,谦虚和宽容也是必须的。我自己难以做到,所以才说这番话,请不要见怪!

作者:鸣鹤在阴 回复日期:2007-4-22 13:15:08 
 
  看到林先生介绍了一些有关易经的论述,我觉得对看贴的是有益的.
  如果能对很深奥的东西看到不同的表述,那才是"见群龙无首,大吉"!
  
  易经虽然是用阴阳来描述世界,但它表达的核心,就是一切都是运动着的,变化着的.我认为,从这一点出发,即用易经的观点来看易经,那么,一般来说,对古人对专家学者的著作看的越多越好,但也不能绝对化,权威的话不全是对的,真理有时在年轻人手上,就如靠投票来根据多数人的意见作选择,一般来说是对的,但,有时候,真理是在少数人手上.

作者:邰盈 回复日期:2007-4-22 13:18:23 
 
  
  记下来以后再看

作者:鸣鹤在阴 回复日期:2007-4-22 13:25:50 
 
  通俗,一般容易理解为浅显.
  但,能把深奥的东西化为通俗易懂,那是不容易的.
  周易里的语言,本身就是通俗的,它虽居六经之首,却是用白话文表达的,当然,这是几千年前的白话文,如今的我们已不懂了.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2 13:26:18 
 
  谢谢红尘渐隐先生:
  本帖所涉内容不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是非常大的.而我一开始就设定了通俗读物的线路,因此选择了一个权威的口气来介绍,也应当是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谢谢提醒,以后注意吧.也在此对被我得罪的各位道一声:对不起.希望大家进来参与讨论.我们共同把<周易>这个学术问题搞清楚一点.请大家继续提意见.
  我有些累了,休息一会后要写明天的帖.五点钟左右再来看大家的帖.
  
  再回乙未:
  我的这种叙述的方式及口气,实际上也是<周易>这本书的特点.或者说我也是想把它的特别摸拟出来吧.
  是换一种平和一点的方式,还是保留这种方式?请大家发言.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2 13:36:25 
 
  回在阴先生:
  谢谢你的理解.
  "通俗,一般容易理解为浅显.
    但,能把深奥的东西化为通俗易懂,那是不容易的.
    周易里的语言,本身就是通俗的,它虽居六经之首,却是用白话文表达的,当然,这是几千年前的白话文,如今的我们已不懂了."
  同意你的观点.
  理解<周易>的中白话文的关键正是学会其类比的方法.也就是我现在所讲的这些表面上看起来是在装腔作势,哗众取宠,而实际上是在讲道理的方式.当然,我可以还没有学到家.哈哈.加油吧.
  

作者:乙未 回复日期:2007-4-22 13:36:59 
 
  请楼主短信我,您所出的那本书是何书?我看是否要买,呵呵。
  
  
  对"乾"字,一时还接受不了楼主所说的运行于东方七宿的说法,因为这个东方七宿来的太突然,考据依据有些单薄了些。
  我是临时查阅了一下该字的甲骨文:
  左边上、中、下分别为:屮、日、�
  右边上、下为:人、乙(或气)
  
  屮 che4 �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也。
  � kao3 气欲舒出。&#131281;上�於一也。
  乙 yi3 象春�木冤曲而出,�气尚�,其出乙乙也。�丨同意。乙承甲,象人�。(由于乞字查不到甲骨文,不知是不是后来所创字?)
  气 qi4 �气也。
  
  给我感觉,左边的含义似乎是:下气欲上达而受阻,中间一太阳,上面为草,是有点象太阳运行的含义在内。
  不过,理不出来具体含义了,但对楼主所说的,也暂抱观望态度,因为你还有"潜龙"的旁证

作者:乙未 回复日期:2007-4-22 13:40:02 
 
  哦,忘了一点:乞与气似乎为同一个字,那么您上面所列的"乞"分为:"�"和"气"是不是就嫌多余了呢?
  右边直接就理解为气,而不在存在"�"这一立标见影之说吧?

作者:乙未 回复日期:2007-4-22 13:51:57 
 
  不好意思,我查到了"乞"字了:�气也,象形。气有时可省写成乞。
  
  
  之所以纠结在"乾"字上,是因为这一卦应是理解易的最主要的两卦之一。
  我总结一下:
  乾原为键,为止,所以朱兴国取此意,解释。则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就变为:君子终日键键,即终日闭门不出的意思。
  而楼主认为乾来源于键,又因键字不符合,所以把键归为连山、归藏,而乾为周易中的新造字。为日月运行东方之意。(我好象有个印象,似乎有人提过乾就是讲天文的,因为上九有亢龙,正是东方七宿之一)
  许慎认为乾为上达
  孔子认为为键,意与许慎似乎相同。

作者:adisonn 回复日期:2007-4-22 13:54:51 
 
  总的来说,支持一下。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2 14:07:02 
 
  楼主还是保留自己一贯的风格吧,如果没有一条引线还真的很难看下去。只不过如前面有人指出的,要把握好度,线太粗就成绳子了。
  通篇看下来,前四章写得都不错,幽默风趣,活泼紧凑,吸引了不少眼球。这种风格应当在后面继续保持。只是近两节的内容感觉有些拖沓,水分过重。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2 14:07:38 
 
  回乙未:
  一.把龙字的甲骨文查来比较一下.有好几种写法.
  二."是有点象太阳运行的含义在内。"
  是太阳与星辰运行于其中,不仅仅指太阳.乾字有两种写法.
  三."右边直接就理解为气,而不在存在"�"这一立标见影之说吧?"
  请考虑一下气及乞字的来源.
  四."孔子认为为键,意与许慎似乎相同。"孔子说的是"健",健康的健,而不是关键的键.内含是不同的.
  五.今天的帖子中的许多是针对林深儿的内容.再次谢谢你的提醒.因为我只需要叙述就行了,而不必理会他的要求.
  要写帖子去,没有细读,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2 14:10:45 
 
  谢漫步.被林深儿闹的.很多内容是针对他的.哈哈.
  谢谢你们大家的帮助和提醒.请随时提意见,我都会认真阅读并心存感谢的,我不能一一作答了.要写帖.各位见谅.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2 14:26:53 
 
  第二章介绍周易的来龙去脉,仅介绍到近现代易学发展,没有当代和当前的易学研究。林深儿的引文正好补足了这一块。引文中,关于卦画的解释至少有三种,算是他出招了。楼主也不能再按部就班不予理睬了吧?

作者:红尘渐隐 回复日期:2007-4-22 14:41:17 
 
  看了鸣鹤在阴先生的帖子,我表述如下:
  我之所以支持楼主,并非同意或支持他所讲述的观点.而是支持他讲话的权利,按照林深儿的说法,木匠根本就没有在这里讲述周易的权利,只是因为他不是权威或他与权威的讲述不同等等.这一点是十分错误的,网络作用就是给所有人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这位林深儿上网干什么?不会是为了四处逛逛、找茬子骂街吧?所以,不要干涉别人讲话,你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不要去堵人家的嘴,更甚者随意揣测或任意杜撰他人的经历与学术水平,靠攻击他人来赢得赞誉,这是十分愚蠢的,也是智者所不为。

作者:shipowner 回复日期:2007-4-22 15:54:48 
 
  爪子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2 17:27:04 
 
  回漫步:
  "林深儿的引文正好补足了这一块。引文中,关于卦画的解释至少有三种,算是他出招了。楼主也不能再按部就班不予理睬了吧?"
  
  不着急.再等几天吧.否则会打乱我整个计划的.不是还有一句话叫:忙者不会,会者不忙吗?呵呵,又说大话了.
  
  特别向fatfoxliu君致敬.我一定会努力的.
  
  "木匠又出来了好啊,不要受那个SB影响啊,继续努力,好多人等着看呢。
    林深儿,说你有知识没文化真是抬举你了,你前面的长篇大论怎么不写清楚--转贴啊,在google搜下就知道了,看来还是我把出处给你写出来吧,下次转人家的文章不要忘了把作者留着,尊重人家的劳动果实啊。
    
    20世纪的《周易》古史研究
    
    陈桐生�
    
    (汕头大学 中文系,广东,汕头)
    
  

作者:人生新起点 回复日期:2007-4-22 17:30:55 
 
  
  呵呵,不知是故意楼主故作高深,还是没有看透<<周易>>的本质,其实《周易》并不是楼主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易者,上日下月,日月不停的运转,万物不停的变化,易,变化也,<<周易>>就是一本研究客观事物规律的一本书,也可以看作是一本预测事物变化的哲理,古人讲占卜,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预测.
  
  <<周易>>的核心本质就是预测,讲述的就是事物变化的规律,万事万物都有它自身变化的规律,万事万物变化都有不同的结果,这就是六十四卦中没有一卦相同的原因.
  
  虽说我没有楼主那么博学,但楼主忘了一点,看事物要看事物的本质与核心,一名话就能讲它说透的东西,非要故作神秘!!!
  
  
  鲁迅说过长篇大论无助无行!!!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2 17:34:19 
 
  也对林深儿说几句,如果你还在看的话:
  一.依然欢迎你的参与,但好好说话吧.既然你也对<周易>这么喜欢,为什么不多看几家的东西呢?相互之间总是会有一些启法的,你说是吗?
  二.你帖的这篇文章我过去没有读过,但文中提到的那些人的文章我还是大多看过的.有些还较深入的研究过.
  三.如果你还想参与讨论的话,可以按我的进度把不同的观点跟贴在后面,让大家参考,也可使大家共同受益.
  

作者:人生新起点 回复日期:2007-4-22 17:36:29 
 
  呵呵,不知是故意楼主故作高深,还是没有看透<<周易>>的本质,其实《周易》并不是楼主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易者,上日下月,日月不停的运转,万物不停的变化,易,变化也,<<周易>>就是一本研究客观事物规律的一本书,也可以看作是一本预测事物变化的哲理,古人讲占卜,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预测.
    
  <<周易>>的核心本质就是预测,讲述的就是事物变化的规律,万事万物都有它自身变化的规律,万事万物变化都有不同的结果,这就是六十四卦中没有一卦相同的原因.
    
  虽说我没有楼主那么博学,但楼主忘了一点,看事物要看事物的本质与核心.
  
  一句话就能把它说透的东西,非要故作神秘!!!
    
  鲁迅说过长篇大论无助于行!!!
  

作者:人生新起点 回复日期:2007-4-22 17:40:17 
 
  
  
  
  长篇大论无济于事,就像长衫大褂无助于行一样。
  
  
  

作者:人生新起点 回复日期:2007-4-22 17:50:03 
 
  
  
  《周易》就是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一本书,就一句话完了,非要把它复杂化
  
  我说这话楼主可别不服,虽说我没有楼主那么博学,但我一眼就看到了它的核心与本质

作者:hhy1977 回复日期:2007-4-22 17:50:31 
 
  上九留帖,以备后需!

作者:人生新起点 回复日期:2007-4-22 17:56:21 
 
  
  
  楼主,我知道你在线,怎么不说话了
  
  

作者:人生新起点 回复日期:2007-4-22 18:14:29 
 
  
  
  楼主是个严重的标题党!!!
  
  

作者:红尘渐隐 回复日期:2007-4-22 18:35:21 
 
  几年前就听某人在谈论淡定以及淡定之于我云云,这`才知道所谓的淡定原来只是说说而已.其实哪里淡定的下来,这也并不奇怪,因为人活在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上,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无时无刻不在经受欲望的折磨,六根难得清净啊!想想也是,你哪里就比谁谁谁少了一丁点儿智慧啊,为什么我得去仰视这个社会,而不是俯瞰众生、拈花微笑呢?...
    来广东之后,有一个问题也颇费我的思量,看起来广东人的文化素养也不过如此,或许还比内地的差那么一点,怎么广东人就比内地的会挣钱呢?回去和兄弟讨论这个问题,他也算是所谓的民间哲学家吧。兄弟的话倒真是点醒了我:其实文化这东西体现在多个层次,广东人也许文化程度真不如内地,但在他们的骨子里,或早已渗进其血液的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的某些东西,广东人就真比内地保持的好!
    几天前和保险业的某高层在一起吃饭,他说近些时参悟的道理,云人到一定的层次,起作用的主要因素就是德而非才了。当然,我没有到他那层次,虽然赞同却并无体会。只是想起古人有云:厚德载物。这话是否也有那层意思呢?
  
  

作者:初哥05 回复日期:2007-4-22 18:38:17 
 
  3

作者:fatfoxliu 回复日期:2007-4-22 20:05:20 
 
  其实要谢木匠和大家,我是刚学的,看到不少高人啊哈哈

作者:我要注册个ID 回复日期:2007-4-22 20:13:52 
 
  楼主请回答我一个问题:您辛苦的打了这么多万字儿。是要说明一些什么呢?请您用一句明确而通俗的话说出来好吗?
  
  如果你的意思是说周易就是由周文王写给他的子女们看的王室专用识字读物云云。那么您怎么保障您所谓独家的视角与观点是正确的,是其本来面目呢?孔子在他的时代,距周近过我们几千年,而生活习惯与行文方式相近,参考书目佚失的可能性更小,他的文学修养与哲学修养至少没听过有第二个人明显高过他。可是在您这里一斧子就砍去了号称"易经三圣"中的第三圣。呵呵真不愧是木匠出身了,下手够黑的啊。~~~不知道这种态度算是科学与理智的吗?
  
  由您来解读的周易,并且是三千年来第一位用别人听得懂的方法解读的周易。受众们除了马甲们之外,就只有望易之门心向往之却未入者了。这时,您所谓的三千年来第一次……福兮祸兮…………天知道了!!!
  
  当年有一位大师邵师伟华,听说您也知道的。他也是用了三千年来第一次白话+通俗的方式教了别人周易的另一种功能――占卜。结果十年之后,他的名字终日与骗子相连。那些买了他的"著作",或是参加了学习班的学员,有不少提之而痛骂!同时,他也直接影响了应用易学的声誉与进步…………影响的时间其实也并不长,大约十年而己!!!
  
  当然,您嘛,在我看来,还没这个危害。呵呵不是小看您。至少您的本事还不足以让别人注意到你,年中象您这样号称解开天机的人,不知会有多少。而且您还没有邵师伟华当年神算惊服了张将军的噱头。但是对于易学来说,只怕并不需要这些或是那些不知方向的解读罢。因为――易学,从来就不是所有人都可从而学之,学而通之的学问。通易之人,为不良相则为医卜,良相与名医,谁说是个人都可以去做呢?!
  

作者:乙未 回复日期:2007-4-22 20:39:51 
 
  诸位看楼主所写,自然不会200%的相信,但他能研究到这么深入,当然有很多可取之处。
  
  我不一定对楼主全盘肯定,但他研究的问题中,肯定会有一些新思路,对错与否,是我们看的人来选择相信不相信。
  不能因为写上去的,就是真理。
  
  楼主一直认为自己找到了易的本源,这勿需反驳。历代易学人士好多都认为自己发现了易的本质,如虞翻的卦变、来知德的卦变、尚秉和的得类失类、朱兴国的三易,均觉得自己的是真理。
  我们且不要谈孰对孰错,且看楼主的研究成果。至少这些是对我们很有益处的。

作者:我要注册个ID 回复日期:2007-4-22 21:16:42 
 
  乙未君的名字一听就是对此有所了解的。本帖之文,在有了解的人面前,自是为我所取。就如科研人员一定要通英文,要看懂英文的文献一样。真正研究周易者,不会拿着别人的句读当圣旨的~~~~
  
  在一个不知易为何物的人面前又会怎样呢???我上面说的明白:三千年来第一个把易说得通俗化的人。他所针对的受众――毫无疑问,决不是那些研究周易的人!
  
  本帖之所在,也是一个杂谈之处,并不是研究与讨论学术的地方。如果楼主的题目是什么周易趣谈、一个野丫头与周易的趣闻之类的,恐怕要相安无事得多了。只是这样的话,怕是显现不出楼主的权威性与高明的卖相的。

作者:红尘渐隐 回复日期:2007-4-22 21:48:29 
 
  我并不同意我要注册个ID先生的看法,对于历史的误读自有其历史的原因,比如朱元璋就曾为了其绝对王权的需要,而大肆对《孟子》断章取义,谁能完全说得清几千年前的真相?又有谁能肯定孔子是绝对真实的去阐释周易的本义,而非出于历史的需要对周易牵强附会?所以说,从历史环境下的利益角度去理解周易自有其合理的成分,也正因为人们对于历史的看法摆脱了当今社会的某些制约,才会有周易古史派的再一次兴起,因此,我们应该对不同层次的人从不同角度诠释周易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多一些掌声和支持!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思维参与到对周易的探索中去,岂不也是一件有益于普及和了解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好事?

作者:红尘渐隐 回复日期:2007-4-22 22:14:56 
 
  也许是年青的缘故,很多人对于中国这个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缺乏深刻的体会,对于一些做学问的人来说,钻进象牙之塔自以为能成一体,其实不然。社会发展到今天,封建时代的影子仍然阴魂不散,言论依然没有相当程度的自由,更何况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司马迁著《史记》就曾受到班彪、班固父子的指责,谓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力而羞贫贱"。试想处于历史环境下的著述者,有几个能完全摆脱当权势力的影响而真实地著述呢?应景文章还不是与现在一样!

作者:红尘渐隐 回复日期:2007-4-22 22:18:08 
 
  因此我欣赏也赞同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学习古人的东西。

作者:新火试新茶 回复日期:2007-4-22 22:40:10 
 
  谢谢楼主给我学习的机会。
  大道至简,能通俗化,简单化的也容易让普通人接受。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2 22:51:35 
 
  我要注册个ID不知为何意?既然您认为楼主是"三千年来第一个把易说得通俗化的",为什么还要恐吓楼主不再发表他的通俗读物呢?
  既然"通易之人,不为良相则为医卜",为什么不可以多一些人来了解这门学问?这有什么危害?――即便多数人学不通,但楼主讲解的不是玄学方面的占卜,而是关于人事、行为标准之类的道理;同时也破除一般人对周易的成见。
  老实说,如果不是楼主讲易,《周易》在我的心目中就是纯粹的迷信!我不会掏哪怕五元钱买地摊上一本关于周易的书;当然,我也不会在古籍书店里花重金买一本自己不爱看、看不懂的书。而通过楼主讲解,至少我现在接受,本质上,周易是一部教材――当然也不排除仍杂有玄学的成分。
  到目前为止,楼主的通俗化讲解都很成功,希望楼主继续深入。善易者不占,我期望能跟随楼主学习《周易》蕴含的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作者:我要注册个ID 回复日期:2007-4-22 23:26:13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2 22:51:35 
    我要注册个ID不知为何意?既然您认为楼主是"三千年来第一个把易说得通俗化的",为什么还要恐吓楼主不再发表他的通俗读物呢?
  ==============华丽的分割线==================
  2004!打从开始就看到你的声音。做为马甲也好,拥趸也好。你做的似乎不错了。但是,很明显――还不够!因为所谓的"三千年来"云云是你的偶像楼主所说的。不关我的事。
  
  另外,恐吓???这个词有点过了吧?!我威胁了楼主要切他的小JJ了咩?呵呵!
  
  但从我的内心来看,做为启蒙之书。影响了新人的方向与观点。所以一本没有方向性错误的入门书。其功至深!同样,一本有明显的片面与缺陷导向的入门书,其误也深!
  
  最后,你所说的为什么不可以多一些人来学习一说……学习没有什么危害。但是错误的学习方向却有了危害。我上面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你看得细一些,我想是会理解我的意思的。
  
  我从来没有拒绝过学习的人。但现实是,易学从来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学的。说一句你不爱听的迷信的说法。易学之人,命中必有标志!当然这并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
  ==============华丽的分割线==================
  
  附上三千年的典故: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15 11:48:11 
    "请楼主推荐一本初学者适用的易经方面的书."
    
    如果你认为本帖都还不适用于初学者的话,就很难推荐了.要知道这是三千年来唯一一本既能将其讲清楚,又是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因此不需要多少国学知识就能够听懂的书

作者:我要注册个ID 回复日期:2007-4-22 23:28:55 
 
  而通过楼主讲解,至少我现在接受,本质上,周易是一部教材――当然也不排除仍杂有玄学的成分。
  =================
  这个,也就是导向性错误的体现之一了~~~~~~
  
  原来孔子兄为了一本皇家的生字教材,读断了三次牛皮书绳啊。呵呵,看来孔兄的认字儿能力弱的紧呢~

作者:我要注册个ID 回复日期:2007-4-22 23:35:32 
 
  作者:红尘渐隐 回复日期:2007-4-22 21:48:29 
    我并不同意我要注册个ID先生的看法,对于历史的误读自有其历史的原因
  
  ====================
  
  您的说法,我理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与认同的!
  
  但是,要知道,我们所做研究的古代典籍,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写出来的,可是经过每一代的价值观之后,其形也变,其神也掩。在这个时候,恢复其本来面目谈何容易!
  
  试想,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念与取向。在它下一个时代后,还会有迹可寻。但是经过了N代之后,并且,经过了N次焚书、坑孺、文字狱、愚民、篡改……之后。还想要读出它的本意与观念。这个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了!所以在考据与研究的时候,对于更接近当时时代的,更有说服力的人与书,其说服力与公信力是明显的大过一些的。除非您有什么颠覆性的证据…………很可惜,除了楼主传说中的,实不可证伪的连山、归藏外,没有发现有此证据存在的痕迹!
  
  您说呢?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3 0:26:17 
 
  ……福兮祸兮…………天知道了!!!
    当年有一位大师邵师伟华……影响的时间其实也并不长,大约十年而己!!!
  
  这还不算恐吓?我认为"恐吓"正好,不算过。
  
  本质上,周易当然是一部教材。但只有语言类教材才注重语法与词汇,就算是启蒙类教材更多的也是注重人事与行为标准之类的道理吧?诗、书、礼、乐,没有哪一部是专门教授词汇的,现代的文、史、哲、生物也没有专门来教授词汇的。
  我理解你说"错误的学习方向"带来的危害――无非某些学术观点上的正统与非正统、是与非。但这很重要吗?再说,你认为对的,别人不一定就接受。儒家正统了两千年,现在他的很多观点我们认为就不合适。观念方面的东西,特别是人文观念一直就在修正,谁能保得准楼主的东西有一天不会成为正朔?
  我不理解你开口"马甲"闭口"拥趸"。你看看我前面对林深儿观点所作的总结,我是否带有很强的倾向性?――林深儿嘴臭得很,我也讨嫌他得很,虽然如此,我对他的帖子的可取之处仍然代他作了总结。你要看过我的帖子,就知道我是有理工科思维脑袋的人,懂得取舍,也不会拿无知当有趣。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3 8:51:05 
 
  
  
  
  回"我要注册个ID "先生的话: 
    "楼主请回答我一个问题:您辛苦的打了这么多万字儿。是要说明一些什么呢?请您用一句明确而通俗的话说出来好吗?"
  
  把<周易>所讲的内容告诉大家.
    
    "如果你的意思是说周易就是由周文王写给他的子女们看的王室专用识字读物云云。那么您怎么保障您所谓独家的视角与观点是正确的,是其本来面目呢?孔子在他的时代,距周近过我们几千年,而生活习惯与行文方式相近,参考书目佚失的可能性更小,他的文学修养与哲学修养至少没听过有第二个人明显高过他。可是在您这里一斧子就砍去了号称"易经三圣"中的第三圣。呵呵真不愧是木匠出身了,下手够黑的啊。~~~不知道这种态度算是科学与理智的吗?"
  一.文王写不了<周易>,孔子也写不了.
  二.它不仅仅是识字读物,它还是政治,历史,思品,军事等课.
    
    "由您来解读的周易,并且是三千年来第一位用别人听得懂的方法解读的周易。受众们除了马甲们之外,就只有望易之门心向往之却未入者了。这时,您所谓的三千年来第一次……福兮祸兮…………天知道了!!!"
  一.如果你是靠象数吃饭的,我对你不会有影响,因为去算命的人,大多不会看我的书,看了也不会信.
  二.如果你是学者,那么你有责任把先人留下的东西读懂,传播正确.而从你将文王视为<周易>的作者这一点就可知,你没有做到.
  三.如果你是学者,而且又在传播与我的观点不同的东西,这没有什么关系,多少年都是这样的.百花齐放不好吗?如果是我,就不会在意.而且会比较谁对谁错,我要是错了,立马就转过来,并对学生说一声对不起.
  四.如果你代表政府,找我本人好了,我立马'识大体'地住嘴.但我想政府的人不会说出"割谁东西"的话来,而且我听到的是温总让我们讲实话,讲真话.
  五,如果是你看不习惯我,想与我对决,告诉你一句话:老子服软不服硬,老子长这么大从没有怕过谁.还告诉你一句话:老子生下来就是破<周易>的.老子生下来的思惟就是与别人相反的.就是想找人打架的,老子要是怕事,老子要是不与历史上的这么人打架,也就没有今天的这一本书.就从这一点,你就应当知道老子是不会怕事的.
    
    "当年有一位大师邵师伟华,听说您也知道的。他也是用了三千年来第一次白话+通俗的方式教了别人周易的另一种功能――占卜。结果十年之后,他的名字终日与骗子相连。那些买了他的"著作",或是参加了学习班的学员,有不少提之而痛骂!同时,他也直接影响了应用易学的声誉与进步…………影响的时间其实也并不长,大约十年而己!!!"
  邵所说的东西的确是<易>的功用之一,但不是<周易>的功用,而且是<易>中最消极的东西.即便是这消极的东西,也并不是完全没有用.用处还很大,但其中的道理我还不想告诉你.
    
    "当然,您嘛,在我看来,还没这个危害。"
  那你怕什么????
  
  "易学,从来就不是所有人都可从而学之,学而通之的学问。"
  
  请你告诉我:什么样的人可以学.什么样的人又可以学通.
    
    "我从来没有拒绝过学习的人。但现实是,易学从来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学的。说一句你不爱听的迷信的说法。易学之人,命中必有标志!当然这并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
  
  这话说的.你肯定是学易的人无疑了.那你告诉我:你命里的标志是什么?
  

作者:红尘渐隐 回复日期:2007-4-23 8:52:07 
 
  作者:我要注册个ID 回复日期:2007-4-22 23:35:32 
  
  是的,我同意您的说法.但楼主并不是在正规的学术会议上或刊物上发表其学术观点,在这样一个面对各阶层的、大众化的平台上,我们就应该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我想,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人自有其对事物真伪的判断力,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而缺乏文化素养的人,也很少对周易有什么真正的兴趣。因此,耐心地看下去吧――如果你有多余的时间和兴趣,看看楼主都说些什么,如果他是一个真心向学的人,也不妨给他提一些善意的建议,指出他的谬误,您说呢?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3 9:12:15 
 
  一.真诚地希望儒.道.释及江湖各门各派的大师及爱好者们来此相会.也真诚的希望大家都带着诚意及友好而来.真诚的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在此的交流而得到进步.
  二.我再次申明,我既不属于历史上的义理学派,也不属于象数学派.
  我以为:象数学派的许多观点(不是所有观点)来源于<连山易>和<归藏易>,是有依据的.也是有其一定的价值的,但这个价值还没有被完全认识到.也有被神迷化的倾向,有待整理.如果有机会,我愿意与大家一道来完成此顶工作.
  三.历史上的义理学派,大多数是在借<周易>之名传播自己的道理.这些道理大多很好.但把<周易>说错了.现在时代变了,没有必要再借<周易>这张虎皮.而且此皮早就被标上了"垃圾"两字,也已经没有了多少价值.
  四.<周易>的内容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我自己认为很好.否则我不会学得这么起劲.如果版主认为我的帖子不适合,请直接告诉我,也可以直接删除.我都没有意见.
  五.欢迎所有人进来参与讨论.但请不要相互进行人身攻击,大家是来谈学,究<易>,而不是来打架的.都大小了,动怒伤身体.
  六.参与讨论的人请按我的节奏来.譬如我们现在在讲<乾>卦卦辞,你就可以把你的理解,或者你所学中你认为最好的解释跟帖在后面,以方便大家比较.不要讲<坤>卦什么的.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帮助.要去改帖了.
  

作者:林深儿 回复日期:2007-4-23 09:49:35 
 
  在朋友的极力怂恿下,本人再出现一次。再丢一次人。
  
  1、楼主是种什么人,是种精神病患者。泼皮牛二、滚刀肉。北方人说的一巴掌打不死,两巴掌嫌多的那种。
  2、楼主的粉丝是什么人??基本是文盲或者是在周易方面没有丝毫基础的文盲,不如那个"漫步"等,说着自以为是的,立论基础都没有搞明白,就在上面推理的文盲。
  3、如同在其他的地方,本人打击这种周易白痴一样,本人预测,楼主的粉丝(只要不是马甲)必将在今后很短的时间内羞于提起对楼主的曾经的吹捧,部分人将走向对楼主的彻底的鞭挞的立场。
  4、上面推理的原因在于,因为楼主的水平,对周易的理解的确是太低,哪怕是是楼上的周易白痴(其实本身不笨),只要确实化了时间了,老老实实的看了周易相关的资料半年,哪怕是三个月,就知道楼主是多么的肤浅了。
  5、楼主的无耻之一是,本人好心的在赞许的基础上的提示,提示他不要把话说满,把周易简单化,他却当起大爷来了。现在看到页面翻过去了,又开始改头换面的出来要我好好谈论周易?无耻吧你,呵呵
  6、楼主的无耻之二,是把自己还没有看明白的东抄西抄的资料当成是自己的观点,居然要我多看几家,你的意思是不是算你一家??对不起,看你这家我要经常脱帽子问候,因为基本都是熟人。
  7、楼主的无耻之三,把近代现代学院派的主要研究方向,从历史文学的角度去看周易,从开始的几篇,就给抹杀了,呵呵,对啊,你是没有没有明确说,"是木匠我把首先把周易当历史看的",所以我对这里的周易白痴说,你是骗子。呵呵,好,你把周易当历史是你自己琢磨出来的,呵呵,怎么用的都是别人考据的资料???哦,怕是你要回答科学是相通的吧。那我问你,如果是你自己考证的,先不说别的,你家里藏书多少?或者在哪个图书馆?用的什么版本??哪个出版社出的?我给你时间回答,白痴。你以为别人都和你一样是傻瓜吗??或者是这里的白痴吗?
  8、楼主的无耻之四,抄资料你抄确切了些,却是断章取义。断章取义罢了,却望文生义,你知道"礼乐"是什么吗??做什么用的吗?你知道什么乐,什么是音吗,一知道礼乐以前的重要性吗,位置吗?不是有句话吗,话说早了不灵,你这种诬赖一定说你是通俗,是幽默。
  9、楼主的无耻之五,其实我前面已经说了,明明是在现眼,却不知道自己现眼,你引用的别人的东方苍龙7宿的考证是从什么角度谈论周易的??大话、昏花说的满片都是,连周易研究历来的约定速成的专有名词尚没有搞清楚,就出来当大爷。
  10、楼主的无耻与无知之多,让人叹为观止,先不说你内容关于历史、古文等的乱七八糟,错误百出了。看楼主的几个推理就让人看出你的智商水平了。什么逻辑啊?周易是皇家教材,我帮你圆满一点,生字量大是原因之一了吧,所以是启蒙教材(什么逻辑?),启蒙的教材,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孔老二,那么大学问(孔子的学问的确大)居然没有看明白(大家回去看看楼主的原文,孔老二要看明白那是得天独厚啊),你什么逻辑啊??
  

作者:林深儿 回复日期:2007-4-23 9:51:05 
 
  11、最可笑的推理就是关于,"乾"如果是挂名,就必须要放到"挂画"前面的推理了(如果算推理的话)。说实话,给楼主和这里的白痴上课还真累。"乾"是不是挂名不要紧,推理是什么?你的考据的前提和结论,哪个是是前提,哪个是结论。推理前提和结论是什么,你给我分分???就你这个智商,抄别人都抄不明白的智商,吹你破解周易???一论到你自己发挥的时候,就知道你是个鸟了。
  12、没有人不让你写关于周易的东西,你抄也不要紧,你抄不明白也不要紧,人要谦虚。你不是要我谈么?你先回答我的问题好了,我的第一个关于挂花的问题,第二个你的所谓的挂名的推理。
  13、第一个问题,本人并不在乎你的答案(因为你说的答案也是人家的,如果是你自己的,估计又是一个笑话)。我不过是要你知道,周易的最起码的应该知道的流派、基本名词的来历而已。看你开始几个回复别人的帖子,就知道你是个半吊。
  14、第二个问题,你自己回答去吧,白痴。我都感到奇怪,世界上有你这种脸皮后的,还是精神有问题,还有那些跟着起哄的白痴,是真白痴,还是没有看明白?如此的推理,就不知道让楼主回答???
  15、楼主你最卑鄙的是什么吗??呵呵,让我看到了你不但精神有问题,而且地道的小人。
   我转贴的明明写明是转贴了。你……………………,呵呵,说实话,把人家专业研究者的名字贴你这里来,简直是一种侮辱。
  16、另外,楼主你看明白了,那是1991年的文章,而且不过是综述而已,今年是2007年?我就奇怪,当我的文章贴出来以后,怎么还有有白痴跟着起哄,那个时候彻底转身多容易啊,呵呵,现在又被我骂了一次,呵呵。(看看前面的回帖,不是很显出自己白痴与无知吗?)
  17、最后,楼主,不要我离开了,你就把头从壳子里伸出来吹牛。求你了,大师,少提我的我的名字哦,呵呵呵呵,我嫌丢人。你看到你的字里的学术啊,研究啊,我就想吐。
  18、你就等着你的粉丝(如果不是马甲)抽你吧,旧的粉丝必然越来越少,起码起哄的少了,我贴了一个帖子人家就看到了一片天了,起码知道到哪里去找了。
  19、我已经食言了,奉劝各种人等,我不想再丢人了,不要让我再回来了。88888888888888888888888。
  
  

作者:清华毕业 回复日期:2007-4-23 09:52:17 
 
  木匠也明白周易?

作者:mod0 回复日期:2007-4-23 10:42:57 
 
  mark
  

作者:为了流浪 回复日期:2007-4-23 11:30:36 
 
  林深儿,大家就是看着一乐,你没必要那么认真的。
  就和我们看选秀的好男儿一样,大家都在装,你何必要做那个"清醒"的人呢?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3 11:42:58 
 
  把帝王的秘籍掀开――解读《周易》(33)
  
  早上起来一看,"平常心"不知道跑那里去了,所以今天的弦就调得紧了一点。写出来的东东当然更符合周公所提"不乱开玩笑"的要求�,呵呵。
  
  "元亨利贞"及其断句。
  
  今天我们继续讲《乾》卦的卦辞。
  "元"就是开始、本、根本的意思。
  "亨":《说文》:"( )(括号内应为"亠""口""日"组成的字),献也。从高省。曰:象进孰物形。"吴大�古籀补�"古( )字象宗�之形。"古( )字后分化为亨、享、烹三字。
  《广雅•庚�》:"亨,通也。"
  《广雅•释诂下》:"享,献也。"
  《广雅•释言》:"( ),祀也。"
  《字�•亠部》:"亨,受也。"
  《集�•庚�》:"烹,煮也,或作亨。"
  亨为什么与享、烹二字同源?又为什么有通达、敬献、祭祀、烹煮等义?古人说的"象进孰物形"、"象宗庙之形"的理由均不充分。
  观甲骨文字形,古文亨字上部从人,下部象男性生殖器。故此字的本义应当是生命之源或阳气之本的意思。有其源,生命才能生发、通达,就如受精的蛋才能孵出小鸡一样。进献物品、祭祀祖先均有交通之义,正是由通达义引申而出。烹煮食物也是增加热量(阳气)的过程。所以,亨字的本义应为生命(阳气)之本,引申为通达、交通、进献、烹煮等义。
  "利"字从刀从禾,以刀割禾之义。割禾就是农事收获。有收获就是利,所以,利的本义应为利益。割禾需要锋利的工具,故利字又引申为锋利、迅猛及富饶,顺利等义。
  "贞":甲骨文写作" "。金文写作" "。
  《说文》:"贞,卜问也。从卜,贝以为贽。一曰鼎省声,京房所说。"
  郭沫若《卜辞通纂考释》:"古乃假鼎为贞,后益之以卜而成 (贞)字,以鼎为声。金文复多假 为鼎。……鼎�形近,故鼎及伪变为贞也。"
  《释名•释言语》:"贞,定也,精定不动惑也。"
  《广雅•释诂一》:"贞,正也。"
  "《广雅•释诂三》:"贞,当也。"
  贞字为什么有卜问、坚定不移、正、当等义?其本义又是什么呢?甲骨文贞字字形中既没有卜字字形,也没有贝字字形,所以,许慎所说"从卜,贝以为贽"――交钱卜问的意思就不可能是其本义,只能是卜问的方法商业化、普遍化后的后起之义。
  观字形,甲骨文贞字上半部像冬至、夏至二至日的日照方向,下半部像其影像,是观测者所得的日影,以此影可推测时令、节气,故贞字的本义应为测日影以察时定节。
  贞字字形后来变为金文的" ",所表达的内容与甲骨文" "字的含义完全一致。
  金文" "字从卜从鼎。卜是竖杆测影的象形,而鼎正是卜杆的底座。古人在鼎沿刻上印记,当卜杆的投影投到鼎沿时,依所投刻度的位置就可知季节。这是竖杆测影更为规范,更为先进的方法。金文" "字正反映了这项活动的特点。或者说金文贞字字形正可对甲骨文贞字字形作注。
  后来因为古文鼎字与�字字形相近,加之卜问在后世成了一门谋生的职业,是要收钱的,所以金文" "字简写成了�,而从卜从�,染上了世俗气。
  贞字的本义为立杆测影、察时定节。由于太阳的运行遵循一定的规律,此规律从不改变,所以贞字被引申为正确、坚定不移等义。
  立杆测影需要有人来主持、实施、观察、判断,故贞字又有了主持、判断等义。
  贞字的各种含义在《周易》卦爻辞中均有使用,这里用正确的认识义。
  搞清了"乾元亨利贞"这五个字的字义,还要给这段卦辞断句,因为《周易》古文原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如何断句也就自然成了理解卦辞的又一个问题。传统易学对这段卦辞的断句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是断为"乾:元、亨、利、贞。"
  一是断为"乾:元亨,利贞。"
  这两种断法的一个共同点是将乾字视为卦名,而不是卦辞。此问题我们在第一节中已经作了说明,这里不再重复。我以为:乾字是卦辞,而不是卦名,因此,乾字后面不应打冒号,而应为逗号。写作:"乾,"。
  至于"元亨利贞"的断句,我们可以结合《乾》卦的姊妹卦――《坤》卦的写作来分析。
  《周易》的卦序排列有一个基本的规律,即我们在前面说过的六十四卦往往"两两相对,非复即变。"也就是说每两卦为一对,卦形及含义有一定的关联。《乾》、《坤》两卦就是这样的一对,而且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一对,是《周易》的总纲。
  如果我们将这两卦的卦辞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两者有相似之处:
  《乾》卦卦辞为:"乾:元亨,利贞。"
  《坤》卦卦辞为:"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坤》卦卦辞中多了"牝马之" 的限定词。显然,作为姊妹卦,《坤》卦卦辞是针对《乾》卦卦辞而言的,其"利牝马之贞"的句型,说明《乾》卦卦辞应断为"元亨,利贞。"而不应该断为"元、亨、利、贞。"其中的"利贞"应包含有"利牡马之贞"或"利所有马之贞"的含义。
  以此,我们认为《乾》卦:"乾元亨利贞"的卦辞应断句为:"乾,元亨,利贞。"
  其中"乾"是卦的主题,大意为:"观察东方苍龙七星宿的运行规律,以察时定节。"
  "元亨"是判断词,是对乾所代表的主题与人的关系所作的判断。大意为:是"亨通的基础。"
  "利贞"是告诫词,提醒受教者对前面的问题引起注意。大意为:"利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如果直译的话,这段卦辞的意思就是这样的:
  "观察东方苍龙七星宿的运行规律以察时定节,是亨通的基础,利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制定课题,做出判断,最后提出要求,这正是《周易》卦爻辞的一个基本写作特点,掌握了这个特点,《周易》就好懂了。
  "观察东方苍龙七星宿的运行规律,以察时定节。"实际上也就是为了遵循天道的规律行事。而所谓"亨通"是就人事活动而言的,心想事成、发展顺利就是"亨通"。因此,《乾》卦卦辞也可以译成如下一句:
  "遵循天道自然的规律行事,是人事活动得以顺利发展的基础,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会有一个良好的结局。"
  今天就讲得这里。请记住:理解《乾》卦卦辞的关键就三个问题:一是对"乾"字的解读。二是对"贞"字的解读。三是断句。
  
 
 (如果那位先生能够将甲骨文及金文"贞"字传上来,就最好了,将有注于我们理解。在此谢过。)
  
  明天我们开始讲大家最关心的卦象问题。如果讲得不对,还请各位大家教正。可千成不能喝到彩哟。木匠的脸皮可没有某些人所讲的那么厚,才二寸不到,呵呵。不过还是要回家擦一点防晒霜,再涂一层防蚊油的好。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3 11:46:06 
 
  林孙儿:
  把你的下三滥收起来,教你一招厉害一点的,只要把我所抄的文章也贴出来一比,那不是最好的武器吗?

作者:人生新起点 回复日期:2007-4-23 12:54:17 
 
   
  
  长篇大论无济于事,就像长衫大褂无助于行一样。
  
  希望楼主用一句话把《周易》讲个通透,期待你的回复!!!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3 12:56:55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14 11:33:07 
    把帝王的秘籍掀开――解读《周易》(25)
    
    第三章 如何欣赏《周易》
    
    不施粉膏不插花,
    羊脂肌肤面带霞,
    闲坐山泉乱石边,
    掬流悠悠洗披发。
    羞煞桃花纷纷下,
    喜鹊枝头一时哑。
    谁家赤足野丫头?
    本色《周易》辞与卦。
    
   …… ……
    把"三《易》"分开后,也就把象数学派赶跑了。"经"、"传"、"学"的分开也就只剩下义理学派的东西在那里现眼。还需要解释吗?从孔子《易传》以来的历代易学义理学派们,不是基本上都在以《周易》注我,而不是我注《周易》吗?因此,我们只需要拿一条湿毛巾一边在《周易》的脏脸上擦,一边轻轻地念如下咒子,她脸上的污垢就都会被很快擦干净的。这咒子是:
    "让那些圣人的墨宝、书迂的爪印,让那些高僧的图画、大师的鬼符,让所有的'传',所有的'学',统统见鬼去吧。"
    是的,只需要如此这般轻轻的擦,轻轻地念,他们就会如免子见老鹰般跑得无影无踪。
    把他们都赶走,把他们留下的封条、污垢都擦去后剩下的是什么呢?剩下的就是《周易》美丽的脸蛋。就是由4165个我们天天在用的汉字及64个被他们讲得乱七八糟的卦画组成的《周易》原文这个精华。对,我们只要这些,多一个字都不要。
    再去读一读《周易》看,看感觉是不是好一些了?是不是能见到我们前面那首诗中的野丫头了?
    怎么?还是看不出来?
    唉,忘记交待了,还要把心稳住。
    好吧,明天教你安心。
  
  林深儿,你看好木匠是不是一开始就把卦象丢了?――木匠的卦象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明天一起过来看好呢。

作者:hhy1977 回复日期:2007-4-23 13:35:19 
 
  记号。

作者:基本前提 回复日期:2007-4-23 13:56:56 
 
  还在出差途中,偶然上来,看到楼主更新了很多,匆忙看了一个大概,感觉受益匪浅.
  楼主继续静心写帖,不要受他人的影响.与网友交流也要心平气和些为好.
  期待更精彩的续.

作者:周和洲 回复日期:2007-4-23 14:32:15 
 
  支持LZ,顺便做个记号.
  

作者:神眷顾不到的人 回复日期:2007-4-23 14:47:25 
 
  高人,继续等待拜读

作者:我要注册个ID 回复日期:2007-4-23 14:58:03 
 
  一.我确实对于卜筮的兴趣更深厚。只是却未曾以易而谋一粥一饭!而且我的工作与易无关,与教学无关,也与你下面列举的所有事项无关。所以你砸不了,也砸不到我的饭碗。不管谁人信与不信你的观点
  .
    二.如果我是学者,那么我的确有责任把先人留下的东西读懂,但在传播之前我要搞清楚我是应该把我的观点与证据先行交于专业研究的人们来鉴证,还是在易之白丁前卖弄!从您的口中听到,您在之前写过一些书,似乎卖的不好。说起来您更象是一个卖书匠而不是木匠了!至于易是谁写的,它的发源与发展如何。这并不是在杂谈所能够证实或是证伪的.
  
    三.我要是错了,立马就转过来,并对学生说一声对不起.――――你的这一段写的好极了!明说一句,我不是也没有过教学,所以不存在你的问题。而且我想问一声,说完对不起之后呢?!您有您的研究方向,您有您的认识观点!但是您如何能够象您说的:确定您的方向是正确的?!在没有相关的论文与专著受过专业人员的鉴定与审读之前! 要知道对于别人的错误的引导,有可能让一个人失去他有限人生中的机遇,也可能让易经再次的被人误解而失去机遇!这一切不过只是因为有人拿了它来当做自己谋财立命的工具!!!
  
   好为人师并不是坏事,坏的在于误人子弟!当然您不会认为您是在误人子弟,就如杨神经一样,他永远认为他的理论是最先进而最正确的!!!
  
    四.如果你代表政府,――很报歉!我不是,或许您会失望,但也没有办法……政府对您这种民间学者,在您的专业化一些的论述得到公认有能力的学者的认可与判定前,一向是不会理会的。
  
    五,如果是你看不习惯我,想与我对决,告诉你一句话:老子服软不服硬,老子长这么大从没有怕过谁.还告诉你一句话:老子生下来就是破<周易>的.老子生下来的思惟就是与别人相反的.就是想找人打架的,老子要是怕事,老子要是不与历史上的这么人打架,也就没有今天的这一本书.就从这一点,你就应当知道老子是不会怕事的.――――希望您在说老子这个词的时候,想清楚:孔丘是可以称子;李耳是可以称老子;甚至于朱熹也可以称一个朱子!你?!我看不到您的能力配得上这个"子"字!当然流氓也可以自称老子,他们是无知者无畏,您一向自认甚高,不至于和流氓一个样子的吧????
  
  至于你喜欢与人打架,这种情况在个人看来,是阳而过亢的现象,人居三四之爻为正位,而您太过亢奋了,恰恰跑上了您不该呆的地儿上了。就象您好好的一篇研究结果,非要在它不能被证实价值与真伪之前,向着不合适的受众发布。这种情形用易学的话来说,叫做不三不四、不中不正,这也是个人一直以来反对您的理由。
  
  最后,关于易学者的命中标志。呵呵,我有与没有并不需也不必说与你听了。因为我再如何不济,还并没想起来用易弄点什么散碎银子花差花差……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3 15:06:08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10 14:48:58 
  
    五、孔子的变性手术
  
   ……
    在孔子看来,他就是那个比巫人和史官站得更高的人。那么,孔子站得有多高呢?他又是如何从道德的角度解读《周易》的呢?他从中读出了哪些道德呢?大都记录在他及其学生们编的五本书中。这五本书就是《彖》、《象》、《系辞》、《说卦》和《文言》。
    我们这里不去一一分析这五本书的内容了。我在此想说的只有一点:他及其学生们合编的这五本书与《周易》本义几乎是无关的,说对的地方不会超过百分之五,比中彩还难。
    譬如《彖》和《象》两本书对六爻卦画及卦变原理的理解就完成是错误的。什么"动乎险中"、"柔上而刚下",什么"天与水违行,讼"、"地中有水,师"等等,没有一句话是对的。《周易》的六爻卦画根本就不是由两个三爻卦画组合而成。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后面解读《周易》卦画时我们会详细解释,这里不讨论。
   ……
  
  终于到了开始解读《周易》卦画的时候了,希望不要让我们失望。
  

作者:我要注册个ID 回复日期:2007-4-23 15:06:37 
 
  作者:红尘渐隐 回复日期:2007-4-23 8:52:07 
    作者:我要注册个ID 回复日期:2007-4-22 23:35:32 
    
    是的,我同意您的说法.但楼主并不是在正规的学术会议上或刊物上发表其学术观点,在这样一个面对各阶层的、大众化的平台上,我们就应该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我想,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人自有其对事物真伪的判断力,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而缺乏文化素养的人,也很少对周易有什么真正的兴趣。因此,耐心地看下去吧――如果你有多余的时间和兴趣,看看楼主都说些什么,如果他是一个真心向学的人,也不妨给他提一些善意的建议,指出他的谬误,您说呢?
  =====================
  呵呵,谢谢您的意见。不过我要说的是,这正是我们最大的分歧了!
  
  我的看法,科普性质的东东,是引领一个人入门的机遇。也是一门学科的机遇。如果这入门的东东有误,造成的后果往往是积重难返的!所以,对于楼主的正与误我不去细说。但是一个没有或是说不屑与通过专业研究者们审核的观点与论述。往往是危险的!!!
  
  如果恰如你说的,在正规的学术会议上或刊物上发表其学术观点。或是说象我上面所说的"楼主的题目是什么周易趣谈、一个野丫头与周易的趣闻之类的"……我看得到的只能是一片叫好或是理性的评价与探讨了。至少我个人必会如此!不过若是这样的话,失去了对于周易神秘而无知的受众,只怕是显现不出楼主的权威性与高明的卖相的。也完成不了清除家中积货,甚于再发新书的目的了。
  

作者:莫名其 回复日期:2007-4-23 15:36:54 
 
  <<我之所以支持楼主,并非同意或支持他所讲述的观点.而是支持他讲话的权利,按照林深儿的说法,木匠根本就没有在这里讲述周易的权利,只是因为他不是权威或他与权威的讲述不同等等.这一点是十分错误的,网络作用就是给所有人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
  
  <<社会发展到今天,封建时代的影子仍然阴魂不散,言论依然没有相当程度的自由,更何况在封建社会的早期!>>
  
  <<因此我欣赏也赞同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学习古人的东西。>>
  
  
  ����: 都�得很好. 不�, 我�得在批判古人的�西�, 也必��解他�所�的�代的一些�限和形��他�直接或�接的影�. 比如�, 在宗教的��及�教的�料�, 往往有�多"怪力�神"的�西, �些�西或�是��的人尚未有能力科�解�, 又或是企��化他�的宗教, 使人信服, 而�有深入考�它的反效果. 我�批判�些神怪�, 就不能一口咬定, 於是�宗教就是�人的. (�然我也����每�宗教都有���人的成份 :))
  
  <<谈论淡定>> 其�你�的情�, 大致可��看. �乎那事情�那�人的重要�否! 事不�已, 已不�心嘛. 要是我只�同自己是香港人, 台�大�都跟我�有��, 那我自然也能像老外一�, 很淡定的看著台海��, 不就是像看一部�代�秘片一�嘛. 南�海�跟伊朗大地震, 至少在我心�的震撼程度, 自�是有分�的.
  
  <<人到一定的层次,起作用的主要因素就是德而非才了>>
  後一句我想�是改�一下比�精�一些, ��,
  "人到了一定的�次, 除了才能, �必�有德行, 才能往上提升"
  �在的�法, 不是不好, 而是�容易被��成, 德比才重要, 因此到了某一�次, 就只��德而不�才. 想想台�政局? 要不是2000人民��李登�治下的�民�, 而�信李�哲���水扁有"清流向上"之德, 又何�陷入8年的空��混�??
  
  ���老�的欣�. 我不知道香港人跟��人之�差�大不大? 但香港人文化水平不比�地, 是不�事�. �也不是因英�人的政策, 而是我想, 我�香港人�是往"�用��"方面考量. �一���的例子, 跟香港人�什�什�好, 一��常出�的回答便是"T首先, 能不能��的? 或者, 能��吃�?" 呵呵.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3 15:36:57 
 
  黄凡 八卦符号是上古纪年历数形式。阳爻"一"代表9天,阴爻"―-,'代表6天,一个八卦符号记载45天左右的史事,八个八卦符号大约记载一年的史事。
  
  李大用 卦画结构是周人利用龟卜兆纹一――两种基本形式,在殷人"卜用三骨"、"习卜"的基础上,演变为"卜用三兆"、"重卜三兆"而成为八卦、六爻、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
  
  胡朴安 画卦象是未有文字以前的符号,其价值与文字相同,《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实际上代表1471种事物的符号,卦象就是文字的假借,由卦爻而发展到文字产生,文字代替了卦爻之后,就可以撇开卦爻不问。
  
   由前文看,楼主关于卦画的解释应该与胡朴安、李大用的均不相同。从对周易解读的内容看,楼主与黄凡应该也不一样。
   比较一下古史学派与楼主著述,显然两者之间还是有蛮多差别的。楼主的关于周易的观点见下面张打油的诗:
  
    上篇三十治国论,
    下篇三十立身说,
    省下四卦写鉴定,
    免得子孙怨我错。
    自我标榜用《中孚》,
    大事化了认《小过》,
    是非曲折均《既济》,
    尚有遗憾要落幕(《未济》)。
  
  黄凡 六十四卦是周文王受命七年(公元前1058年)五月丁末日至周公摄政三年(公元前1050年)四月丙午日共2880天的编年日记体筮占记录,其中包括商周之交的主要历史。
  
  李大用 卦爻辞是周文王、武王、周公、成王兴周灭商的历史进程及其成败因由的记录。
  
  谢宝笙 上经三十卦是周克殷的历史,下经三十四卦是作者的自传。
  
  黎子耀 将《周易》视作一部反映自宇宙生成至殷周时代广阔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李镜池 将《周易》视为一部从太王迁岐到平王东迁之前的西周社会史。
  
  胡朴安 除《乾》、《坤》为绪论,《既济》《未济》为余论外,皆是历史纪事之文。自《屯》卦至《离》卦为草昧时代至殷末之史,自《咸》卦至《小过》卦为周初文、武、成王时代之史。
  

作者:莫名其 回复日期:2007-4-23 15:46:42 
 
  <<如果这入门的东东有误,造成的后果往往是积重难返的!>>
  
  ����我也曾想�, 不�, 我�得����有你想像那��重!
  1. 要是��的�者�不是�事��研究的, 他�的被��, 除非你要求100%的"�真度", 否�那些�他���只是茶�而已. 就是��了, �整�社�及��的求真性, 都不�太大. 在���域�, 我�要求����交易�料, 但�不要求100%明�. 所�的materialism. 到底弄�了那些零用�, 或��把��集中��, �公司的盈利及�作, 有那��重到�致公司��大吉�? �然不是那�.
  
  2. 要是�者是知�份子, �事��研究的, 看到�上一��的意�, 就不加思索照本全收, 那他的��成就和影�, 也是有限的. 他把�些�西�用到他研究上, 最後也是�被��界中人���正的.
  
  

作者:ID111 回复日期:2007-4-23 15:49:01 
 
  ++++++++++

作者:红尘渐隐 回复日期:2007-4-23 16:15:38 
 
  作者:莫名其 回复日期:2007-4-23 15:46:42 
    <<如果这入门的东东有误,造成的后果往往是积重难返的!>>
    ����我也曾想�, 不�, 我�得����有你想像那��重!
   说得好!赞同
  

作者:讨厌的林深儿 回复日期:2007-4-23 16:25:29 
 
  它走了,我也不想出现了,我实在不想丢脸了。
  木匠兄,加快点速度吧,我们支持你。
  不要再受那林疯儿影响了。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3 16:31:58 
 
  什么对与错?关于周易目前有定论吗?上面这么多家数,哪一家的说法被如今的学界接受为正朔呢?
  孔子学问大,又生活在那个时代,怎么他的义理学派现今就没有人信?胡朴安、李镜池、黎子耀、谢宝笙、李大用、黄凡难道又高过孔子呢?这是谁家的逻辑?
  可不可以说孔子误导了2000年来的学者?这个罪名不知孔老二背不背得起?
  太史公可以"博众家之长,成一家之言",在现在这个信息流动的社会,难道楼主不可以采信对自己有利的论据?简直笑话!写通俗文章,有必要一一注明出处吗?除了一个黄仁宇,有谁这么写俗不俗、文不文的著作的?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3 17:20:16 
 
  谢谢各位的支持和理解.
  回基本前提:
   "楼主继续静心写帖,不要受他人的影响.与网友交流也要心平气和些为好."
  
   谢谢提醒.但他们哪里是在"交流"啊,就在那里骂.又不讲道理.这两天一直在忍,今早上看他们的帖后,实在是受不了,才还了一句嘴.唉.我不知道我哪里得罪了他们?
  本来是想写一点轻松愉快的东西,但现在一点心情都没有了.没有一个好心情,又如何能写出好作品出来呢?我不知道我还能坚持多久.
  有点累.写了一个多月,本来就够累了,又被他们闹得烦.
  
  

作者:楠树的果子 回复日期:2007-4-23 17:24:34 
 
  ……

作者:无欲有容 回复日期:2007-4-23 17:26:27 
 
   楼主:
   可千万不要半途而废了啊,那正中某些垃圾的下怀了。等着你写完,对《易》一直是又爱又怕,就盼你来给我启蒙了。。。

作者:红尘渐隐 回复日期:2007-4-23 17:32:43 
 
  作者:我要注册个ID 回复日期:2007-4-23 15:06:37 
  如果恰如你说的,在正规的学术会议上或刊物上发表其学术观点。或是说象我上面所说的"楼主的题目是什么周易趣谈、一个野丫头与周易的趣闻之类的"……我看得到的只能是一片叫好或是理性的评价与探讨了。至少我个人必会如此!不过若是这样的话,失去了对于周易神秘而无知的受众,只怕是显现不出楼主的权威性与高明的卖相的。也完成不了清除家中积货,甚于再发新书的目的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只能说我较之于你更有理由相信楼主不是这样的人.当然,现在这个社会比较疯狂,为了追逐名利和金钱,往往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奇.如果我对楼主缺乏深的了解,也许会象你一样提出以上的问题。简单地说,我所知道的楼主,是一个放弃了赚钱的生意全身心痴迷于周易的普通人,我很感佩云中漫细心地阅读了楼主的帖子,并从中找出与诸家不同的事例以为佐证――比我用心多了!试想,对于一个全心向学的人,是不是不管他到底学历如何、水平怎样,我们是否都应该伸以援手呢?
  当然,楼主也有许多自身的缺陷,比如比较狂傲等...但这些都不是主流,有涵养的人,一笑置之而已!
  
  

作者:人生新起点 回复日期:2007-4-23 18:34:05 
 
  
  宗教的核心就捏造与欺骗!!!
  
  无中生有!!!
  
  目的就是:利益!!!跟我们平常人没什么两样,只是有些人不明就里,就上当,
  从这一点,佛还真的是真有大智慧,这一点骗术比骗子高明多了,骗子是为了几个人得到几个钱,佛是想骗天下所有的人,美其名曰
  :普渡众生
  
  让我来还原这句话吧:欺骗众生!!!愚弄众生!!!
  
  

作者:人生新起点 回复日期:2007-4-23 18:39:35 
 
  发错地方了,不好意思

作者:小楼一夜听春叫 回复日期:2007-4-23 19:12:05 
 
  o(∩_∩)o...哈哈
  楼上!!

作者:小楼一夜听春叫 回复日期:2007-4-23 19:14:57 
 
  支持木匠
  写的很好
  一直没有精力和能力看完周易
  没有你我不可能对周易有这么大的兴趣
  其实也没有必要太在乎他们的言论
  一些对错历史自有公论
  
  写的挺好的
  请继续!
  谢谢

作者:小楼一夜听春叫 回复日期:2007-4-23 19:17:14 
 
  木匠写的挺好的
  旁征博引
  能够看的出
  你在知识很渊博
  比那些只知道用baidu搜索的好太多了
  关键是你还有自己的想法
  支持!
  
  请继续写下去
  好长时间以来
  每天看你的帖子
  
  是必修的内容之一

作者:无名老子 回复日期:2007-4-23 20:25:45 
 
  楼主勇气可嘉,也发大心血钻研,佩服.
  不过当一兴趣可也,当事业就算了.
  毕竟,你的这些想法在明眼人眼里确实是破绽百出.
  很多逻辑论证没有,以想当然代替.
  还有,卦像的问题确实没有说明白.
  易经应该不是那么简单,毕竟每个人确实都从中读出很多东西来.
  但它也可能确实没那么复杂,可能只是因为我们都没有找到正确的工具或思考方式-------大道难言,也是正常的.但仅仅因为大道无法以简单方法说出来,就认为不存在大道,那也是过于绝对了.
  
  最后,你的想法还是蛮新颖的,可能也存在一些真知在其中.
  

作者:乙未 回复日期:2007-4-23 20:28:21 
 
  总结一下楼主对"乾元亨利贞"的解释:
  1、对各个字的解释,楼主绕了个大圈,最终结论是和大家平常所认为的意思是一样的,不过,楼主"似乎"是从根本上解释了,为什么这几个字是大家通常所认为的那种解释。
  2、断句。比较造成楼主所说,古来亦有如此断句的。
  
  我的理解:
  1、从字的含义上来讲,还是感觉楼主解释的依据不够确凿,很多都是在您理解的基础上,阐述下来。缺乏强有力的支持。给人感觉是,这样解释也可以,别人那样解释也行的通。所以解释了半天,觉得力度不够。
  2、在断句及语句解释上,感觉比孔子所说的"四德"要更贴近易的本义。但不能否认,孔子所阐发的"四德"显然从为人、处事、修身、理家、治国上,比楼主所说的更深刻些。
  不过这个不用多说,毕竟孔子是在易中加了自己的看法。
  而楼主是针对易去探求本意的。

作者:无名老子 回复日期:2007-4-23 20:30:17 
 
  另外,楼主其实也是在对周易在进行再创作.呵呵

作者:xianchangsha 回复日期:2007-4-23 21:08:09 
 
  楼主加油!
    每天看你的帖子!
  

作者:wbnksm 回复日期:2007-4-23 21:09:40 
 
  木匠加油啊!
  周易都懂,
  别怕那些疯子.
  自然的态度,
  平常的心情,
  不是周易所提倡的境界吗?!

作者:58808 回复日期:2007-4-23 21:10:42 
 
  后面就太臭了,总是些括号括号的,上不了图造些字呀,前面不是有人建议了吗,不会就学嘛,慢点没关系,学会就快了。
  
  没人要求你一天一贴。弄整齐了再贴上来
  
  我可没看过周易,封面不知长啥样,文言可看得半懂不懂,就想从你这弄点神秘东东骗骗小姑娘。呵呵
  
  赞一个林深儿一个,话糙理不糙,点中了你的软肋,你看你哪些回复,哎。。。。。。该骂
  
  墙根都给人刨了,墙还在吗。墙不在,你那些东东是啥,狗皮膏药,贴哪哪灵了
  
  最有力的反击是有理有据的把他的问题解决,能自圆其说哦!不然人家骂你半吊子,你也堵不了别人的口
  
  有人砸还是好的,人家砸还有内容在理面(我砸可就干骂了),关键是底气足,就不怕.你说人家在电视上忽悠,哪你在这干嘛
  
  赞一个云中漫总结得不错,继续.......
  
  我也提点问题吧,不然白看了两天:
  
  1。林深儿的问题我就不问了,你自圆其说吧,(哦,明天可能就知道了)
  
  2。甚么是"易",怎解,为什么起此书名,这可是最基本的哦(详细些哦)(好像你解了"经""学""传",没解"易")
  
  3。连山易,归藏易你理解的东东是甚么,简单一点说结论就OK了
  
  4。诗,书,礼,乐,说些甚么东东,干嘛用的,简单一点就行,一两句话也可,说明白就OK
  
  5.林深儿转的贴,把史学派的脉络说了通透,好!谁能把义理,象数派的发展及脉络结论说说(象哪篇综述一样,木匠解的不细),有个大概了解就OK
  
  
   木匠呀(年纪应该很大了吧),你可满腹经纶,可开个坛子也不容易,把你哪些私货给兜出来吧.好自为之吧,一路走好,不送。我会久不久上来看看的
  
  

作者:乙未 回复日期:2007-4-23 21:13:02 
 
  擅作主张的代楼主反馈一下楼上的:
  周易"提倡"的是随时、随所处的位置而行;
  自然、平常,是老子的提倡

作者:乙未 回复日期:2007-4-23 21:27:39 
 
  作者:58808 回复日期:2007-4-23 21:12:44 
       木匠呀(年纪应该很大了吧),你可满腹经纶,可开个坛子也不容易,把你哪些私货给兜出来吧.好自为之吧,一路走好,不送。我会久不久上来看看的
    
    
  -----------------------------------
  开个玩笑:是你走好,我们不送吧?

作者:ad99999 回复日期:2007-4-23 21:37:12 
 
  楼主,我是支持你的,坚持,贴快点吧,我们喜欢看。
  易经,本来不应看得那么神,古人的作品,毕竟也是人的作品。
  古人也是人,
  孔子,狠批孔老二固然不对,
  尊为孔圣人更不对。
  总体说,现代人比古人强!
  
  木匠兄,你看能不能把"生字量大"那一段删了?我们毕竟不知古人王子们的文化水平,哪些字对他们来说是"生字"?
  
  

作者:wbnksm 回复日期:2007-4-23 21:38:11 
 
  在我(一个易学门外汉)看来:
  学"易"学的如某些人一样还不如不学
  
  

作者:中国怎么啦 回复日期:2007-4-23 22:02:24 
 
  LZ,本人提点建议。
  首选,你可以以平常心读周易,但绝对不能以读史,读小说的方法来读周易。我的感觉LZ在戏说周易(不是指LZ的一些比喻)。
  其次,LZ观点不明,证据不凿之处一定要言明。不可胡乱猜测,妄下结论。
  最后,出发点应该是提出观点,接受指正,相互学习,提高别人周易兴趣。要坚定地相信自己的观点仍然是一家之言。
  
  看贴的有许多是不懂周易,或者懂点周易,或者是有兴趣的年轻人,不可为自己的一时快意,使别人误读,误解周易。
  
  希望能接受。

作者:陈潜无知 回复日期:2007-4-23 22:34:07 
 
  顶楼主 继续努力
  帖子我一直在看

作者:老王很生气 回复日期:2007-4-24 0:18:58 
 
  cao 还让不让人说话了!我们就想听听木匠要说点啥,怎么就这么难呢?

作者:老王很生气 回复日期:2007-4-24 00:23:22 
 
  木匠你别幼稚了,还看不出那些人的嘴脸吗?和那些sb浪费唾沫,不值得.你就坚持写!只要有人看就肯定了你的价值!

作者:我要注册个ID 回复日期:2007-4-24 0:56:24 
 
  作者:中国怎么啦 回复日期:2007-4-23 22:02:24 
    LZ,本人提点建议。
    首选,你可以以平常心读周易,但绝对不能以读史,读小说的方法来读周易。我的感觉LZ在戏说周易(不是指LZ的一些比喻)。
    其次,LZ观点不明,证据不凿之处一定要言明。不可胡乱猜测,妄下结论。
    最后,出发点应该是提出观点,接受指正,相互学习,提高别人周易兴趣。要坚定地相信自己的观点仍然是一家之言。
    
    看贴的有许多是不懂周易,或者懂点周易,或者是有兴趣的年轻人,不可为自己的一时快意,使别人误读,误解周易。
    
    希望能接受。
  ――――――――――――――――――――――――――
  
  有了上面这位仁兄的话,我其实就什么也不用说了。
  
  不必烦了,木匠,与一班护法金刚们。我走了~~~~
  
  你说的你对于卜筮研究亦深。却看不透时机不利而出书。却看不透位不当而名不正,却看不透机不相予~~~~进退取舍之机未识,学易何用?!
  
  名为木匠,庚金销木之意,丁亥年甲辰月中发文。有以庚劈甲欲引出丁火朱雀之象。看似利文,却不知,丁亥暗合。亥中壬水合住丁火。壬为甲之枭,枭之气为偏而有不正,不当、不宽、不容、不蕴、不包、不仁、不智之象。因文见咎早在理中了~~~~~~~~~~~~~
  
  哈哈哈!!!走了,不必相送!

作者:别折滕了 回复日期:2007-4-24 1:23:17 
 
  3

作者:liushuiyang 回复日期:2007-4-24 07:41:20 
 
  嘿嘿,又看到砸场子的了.而且来的还不少,大概都是斯文人吧.不好把心中的怒火打到屏幕上.洒家不怕,洒家是个只识的一担西瓜大字的白丁.这群红头绿尾的苍蝇,飞来飞去真是大的不得了.大家知道红头绿尾的大苍蝇生活在哪里吗?知道它们最喜欢以什么为食吗?食饱了无所事事地"嗡嗡..."地到处飞.俺昨天在山上看到木匠方便了,<苕老头不好意思啦>那个一大群啊......哈哈哈

作者:林深儿 回复日期:2007-4-24 9:00:11 
 
  简单介绍自己:一个用林深儿名字的人,林深儿不来,我来,他丢人与我没有关系,反正他欠我酒钱。
  
  林深儿说的没有错,这里的很多人,其实是对周易没有基本的了解的,很明显的,却有楼主一样胆量来评论对错。所以有的跟贴看了和楼主的文章一样让人苦笑不得,那个楼主对周易还有点了解,算比一些跟贴的高一筹了。
  
  林深儿说楼主偏执和民间科学家,看来的确不错,当楼主说"老子生来就是为了破解周易的时候。"
  
  楼主说周易是……是历史,人家是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周易,而不是把周易当成历史,其实古史学派的盲点也很多,瓶颈很大,林深儿转贴的不过是几家而已,估计你也应该知道。
  
  楼主不要去摆弄金石考古之类的东西了,我们不认为你有那个条件,周易的文字部分,知道的人都知道,哪个字都是千锤百炼了,做这个的人太多了。把句子、文字都拆了多少遍了。没有新的考古出来,基本意义不大,你如果和你表态的一样,你就不是一般人,那你去做好了。或者你有新发现。
  
  虽然古人没有录音机,但是却有严格的传承,尤其是"易"归于儒家并正式进入经以后,从两汉对易就政府参与了。我说的意思希望你能明白。
  
  楼主总体对周易没有很好的把握,看的书也很少,结论很片面,不过摆的架子的确很大。要知道学问做的越大,人自然就会很谦虚,才会发现自己不明白的太多了。
  
  因为你的很多的知识不多,比如象数知识,所以录用他人的资料的时候,你也不懂得分辨,不懂得如何引证参考。比如你说的:"观察东方苍龙七星宿的运行规律以察时定节,是亨通的基础,利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你考证过中国定时节的体系了吗??是了解古代星图的分区吗,东方7星的位置以地球为参照,在春夏秋冬的位置是不同,但是太阳月亮南方、北方、西方 都有星,春夏秋冬的位置都不同。
  
  在在没有印度和阿拉伯的天文知识引进以前,如果你了解中国古代的的星图,即便是没有星图,知道相关的历史文字记载,各种文献记录,也应该知道中国古代定时节的体系,知道什么是相对变的什么是不变的,就不会这么妄言了。
  
  …………………………当你知道从心里说,说我不清楚,我不明白,知道问你的意见是什么的时候,那你就成熟了。
  
  中国人目前的氛围,最讨厌的行为就是同行里吹牛了,我算你是同行了,呵呵。别说楼主你这东拼西凑的两下子了,就是那些大家,随便一个人两句话就问倒了。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4 9:24:05 
 
  把帝王的秘籍掀开――解读《周易》(34)
  
  你也说卦象,
  他也说卦象,
  各人自有各人象,
  有谁见过我模样?
  
  生来就住娘家房,
  从来不曾让人望。
  唉……
  这个狠心的苕木匠啊,
  偏要牵我到戏台上亮。
  
  奈何?
  无奈!
  救我的情哥哥出去打工赚钱哟,
  怎么不把妹妹我放心上?
  火车下了换汽车啊,
  快点、快点、快点、快点……
  快回乡。
  
  注意啊,这可是一个我们一定要给她立贞洁牌坊的老姑娘啊。因为她躲在周公的身边已经有三千年了,就是不肯出来见生人。唉,木匠其实也不忍心�。不是这么多人想见她一面,我又何苦做这个恶人,要把她硬拉出来亮相呢?
  "王秃子,给点光。"
  好吧,我们现在来讲卦象。
  
  (在这本被我定调为通俗的读本中,原本只想用我"民间"的语言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卦象的问题一目了然地介绍给大家,也不想引用传统易学的观点来进行复杂的对照,但既然大家都对卦象有这么大的兴趣,加之有不少人拿着这块耐火砖对木匠猛拍了几天,使如此厚道的木匠脾气都被拍出来了,我就讲细一点,讲透一点吧;
  卦象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而我又不会传卦画,所以对于还不能背下六十四卦卦画的朋友们来说,看这几张相关的帖子可能会有一些困难。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将其打印出来或者把有括号的地方抄下来后将把空填下来。
  而不想深入学易的人,则可以完全不管。因为卦象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与爻的形成及读爻的顺序有关;二是以卦爻辞为什么这么写有关。而这两个问题我们都会在解读卦时说明,所以只要跟着我读今后的帖子就行了。)
  
  从哪里开始读爻辞
  
  大家应当还记得我们前天布置的那道硕博连读的考研题吧,就是看卦象的秘密究竟藏在什么地方啊?不知有没有人做出来?现在我们可以揭开迷底了:卦象的秘密就藏在我们读完卦辞之后,接着就会遇到的序数词中。
  昨天我们学过了《乾》卦的卦辞,今天当然应当接着读爻辞。这时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个怪怪的问题:怎么读完卦辞后读爻辞时,要跨过几爻后又从下往上读呢?《乾》卦的爻辞如下:
  上九:亢龙,有悔。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初九:潜龙,勿用
  在我们读完"乾元亨利贞"的卦辞后,不是从"上九"开始往下读,而应当是相反地从"初九"开始往上读,是不是有点怪怪的感觉?
  有的人手里拿的书上,爻辞的排版可能不是这样的,而是如下符合我们现代人阅读习惯的样子: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我告诉大家,这种排法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大家仔细看看上面的字,"上九"的"上"不是跑到下面来了吗?而这个字的作用就是告诉我们他应当是在上面的。"初"字的作用则是告诉我们从这一句开始读起。看清楚了吧?所以我们只能够按上面的排法来读,而不能够以下面的这种排法来阅读。
  注意啊,这是一个大问题,不能够不当回事。大在哪里呢?就是把卦象搞乱了。
  有人可能会问了,爻辞中没有卦画啊,怎么会把卦象搞乱呢?我们现在从什么是卦象开始谈起。
  
  传统易学的卦象观
  
  孔子在《易传•系辞》中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意思是说卦画所具有的卦象是《周易》作者写卦辞、爻辞,并随之判断吉凶的主要依据。从《左传》、《国语》所记诸占的内容及历代占筮程序看,所谓占筮也就是使用一种事先设计好的方法得出卦画,然后依据卦画后面所附的卦爻辞及人们所理解的象征义来判断事情的吉凶。由此可见看懂卦象的确是能否正确认识《周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但卦象应当如何看呢?这一直是传统易学诸多难题中最大的一道难题。传统易学的卦象观认为,所谓卦象有两层含义:一是卦画的形状;二是卦画的形状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具体说来有如下几个主要的观点:
  a、卦由爻组成,所以卦象中含有爻象。爻象有两种,即长横"―"和两短横"- -",分别象征阳气和阴气,所以它们也被称为阳爻和阴爻。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可以依阴阳的观点分为二类,所以阳爻和阴爻也就是这两类事物的象征,如阳爻"―"象征阳、男、天、刚、父、正面……,阴爻象征阴、女、地、柔、背面……等等。
  b、由三爻任意组合就形成了八个不同形状的卦,即:《乾》" "、《坤》" "、《震》" "、《巽》" "、《坎》" "、《离》" "、《兑》" "、《艮》" "。它们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泽、山八种自然现象。这八种现象也被称为八卦的基本象征。世界万事万物均可以按这八种自然现象分类,八卦各象征一类。如《易传•说卦传》说:"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狗……。"又说:"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瘦马,为驳马,为木果。坤为地,为母,为布……。
  c、由任意两个经卦相重叠,就产生了八八六十四个复卦,或称为别卦。复卦象征着八种自然现象相互交融而产生的变化结果。如《易传•彖传》说:"《蒙》,山下有险,陷而止,蒙。"《蒙》卦的卦象为" ",传统易学认为是有上经卦《艮》" "和下经卦《坎》" "重叠而成,上经卦" "为《艮》卦,《艮》象征着山和止。而下经卦" "为《坎》卦,《坎》象征着险和陷,故有"山下有险,陷而止,蒙"的解释。
  d、卦爻因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易传•系辞》认为:下二爻象征地道,中二爻象征人道,上二爻象征天道。又有人认为二、五爻处在两个经卦的中间,是卦的中心位置,最为重要,其中上卦的中爻――即第五爻象征君位,下卦的中爻――即第二爻象征臣位,其它各爻象征民位等等。
  传统易学的这些卦象观构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解《易》体系。这个系统表面上看来很完善,但却有两个大问题:一是我们不能以这种卦象观看出卦画与卦爻辞之间的必然联系;二是我们依理占筮得出卦画后,由于其象征意义过多过杂而难于取舍,因此也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譬如《坤》卦卦爻辞为:
  " ":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六五:黄裳,元吉。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初六:履霜,坚冰至。
  
  用九,利永贞。
  《坤》卦卦画就是由六个阴爻组成的" ",其爻辞中的"履霜"、"直、方、大"、"含章"、"括囊"、"黄裳"、"龙战于野"均是对卦象的描述。依传统的卦象观,我们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卦画所据有的这些卦象呢?人们一直在企图做出解释,还发明了许多所谓的体例,但随意性太强,对《周易》六十四卦而言,不具有普通性、规律性。因此,我认为依这种卦象是看不出卦画、卦象与卦爻辞之间的必然联系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们在解卦时,往往抛弃卦爻辞而直接以这种卦象观解卦。
  
  大师如何算卦
  
  《周易占筮考》卷二讲了一个故事,说北齐人赵辅和精通《周易》。有人父亲病了,去求卦,占得《泰》卦。《泰》卦卦辞为:"小往大来,吉,亨。"筮者以此判断说:"此卦大吉,病很快就会好。"问卦人走后,赵辅和对筮者说:"《泰》卦卦画为' '。卦象是《乾》下《坤》上。《乾》为父,《坤》为土,父入土中,岂有吉理?"他在此是以卦象在判吉凶,而抛弃卦爻辞不用。
  还是这个赵辅和,当另一个人的父亲有病来求卦时,他占得《乾》卦变为《晋》卦。《乾》卦卦辞为"元亨,利贞。"卦象为纯阳,阳气旺盛。变为《晋》卦后,《晋》卦卦象为上《离》下《坤》,日在地上之象,也是阳气充足之义,所以不论是依卦辞,还是依卦象都应当判为吉。
  如果按他上一次的判卦法,《坤》为地,地在下,《离》为日,为阳,为父,是父在地之上,也应判为吉。但他对来人说了几句安慰的话后,待来人一走,却又对别人说:《晋》卦是《乾》卦的游魂卦。乾为父,父亲变为游魂升天,能不死吗?他这次的判卦既抛弃卦辞不用,也不用他在前例中使用的卦象,而是以京房发明的纳甲法解卦。他凭什么要如此判卦呢?
  在前一个占例中,他抛弃卦爻辞不用而用卦象,但孔子在《易传》中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圣人"是指《周易》的作者,是《周易》的祖师爷。卦爻辞是作者根据自己所设的卦中的卦象而写,难道祖师爷对自己创造的卦画中所含的卦象理解错了,到是这个以《周易》混饭吃的赵辅和看对了,显然于理说不过去。
  他第二个占例既不用卦爻辞,也不用卦象,而是用京房的纳甲法。而我们如果用卦象判,得出的结果与纳甲法的结果正好相反,他这不正好是对他前一个占例中判卦时所使用的方法的否定,不是自己在打自己的嘴巴吗?
  这诸多的问题让人无所适从,传统象数学派的人认为,这种状况正说明了易理的精深,所以历史上应用占卜的人很少有人怀疑这种卦象观,虽然据此说而作的占断"准确性"不高,人们也宁可相信自己的"法力"不够,学识浅薄。这种状况就造成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许多江湖骗子成了神仙异人,而严谨的学者却都很谦虚,他们判卦时"如履薄冰",实在是没有把握,远不如善于察言观色又胆大包天的骗子们底气足。
  正是由于我们既无法说明卦象与卦爻辞之间的必然联系,也无法找到卦象与吉凶之间的必然规律,所以,在当代学者看来,卦爻象的问题原本是不存在的,如陈泳明在《周易知识通览•卦象》中说:
  "《易经》本为卜筮之书,八卦或六十四卦为卜筮之用,起初并不一定象征什么。卦所象征的意义是后人逐渐加上去的,象征的意义多一些,杂一些,有利于筮人触类旁通,灵活应用。"
  韩仲民在《帛书说略》中说:
  "说卦爻辞是依据卦象写下来的,实在是没有确切依据。"他们的观点代表了当代易学的主流观点。
  其实,我们如果仔细地分析一下卦象及卦爻辞,就会发现卦象还是应当存在的,与卦爻辞之间也应当具有某种内在的关联。譬如我们分析一下卦名(主题词)来源就可知均与卦象关系密切,如《复》卦" "、《临》卦" "、《泰》卦" "、《�》卦" "、《遁》卦" "……均可以认定其卦名是因卦画所象征的阴阳的消长而得名。
  又如《颐》卦" "、《噬嗑》卦" "、《大过》卦" "……其得名也均与卦形有关。
  卦名既然与卦象有关,而卦名是一卦的主题词,可见卦象与卦爻辞是不可能没有关系的。反过来说也一样,如果卦象与卦爻辞及吉凶的判断无关,那么《周易》的作者又何必在卦名前附上一个让人莫名其妙的卦画呢?
  因此,我认为卦象是存在的,与卦爻辞及吉凶之间也应当具有某种关联,问题是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联?有多少必然的联系?或者说问题可能出在传统易学的卦象观上,我们应该对传统易学的卦象观进行重新审视。
  
  

作者:基本前提 回复日期:2007-4-24 10:14:11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3 17:20:16 
  谢谢提醒.但他们哪里是在"交流"啊,就在那里骂.又不讲道理.这两天一直在忍,今早上看他们的帖后,实在是受不了,才还了一句嘴.唉.我不知道我哪里得罪了他们?
  本来是想写一点轻松愉快的东西,但现在一点心情都没有了.没有一个好心情,又如何能写出好作品出来呢?我不知道我还能坚持多久.
  有点累.写了一个多月,本来就够累了,又被他们闹得烦.
  =====================
  我能理解你现在的感受,坛子大了,什么样的人都有,是正常的.面对无理的谩骂,你熟视无睹就好,这虽然做到较难,但却是对你修养的磨练.也是一次机会.想你已入易经之门,修养自然在他人之上,何不在实际中锻炼自我?
  一个困难的环境中的坚持,和心情的调整是提高你的素质的好机会.希望你能坚持,毕竟还有和很多人爱看的.是吧?
  如果一时没有了写作的灵感或心情,你不妨静心几天,而后慢功地拿出让人叹服的续帖来,那也是吉祥的.
  或以此帖为初稿,日后再写个完善稿也是吉祥的.是吧?
  

作者:simon1492 回复日期:2007-4-24 10:20:11 
 
  每夜一日
  每日一学
  活得自在
  
  

作者:simon1492 回复日期:2007-4-24 10:20:30 
 
  每夜一日
  每日一学
  活得自在
  
  

作者:红尘渐隐 回复日期:2007-4-24 10:32:37 
 
  作者:林深儿 回复日期:2007-4-24 9:00:11 
    简单介绍自己:一个用林深儿名字的人,林深儿不来,我来,他丢人与我没有关系,反正他欠我酒钱。
    
  此帖不错.
  我也希望楼主更成熟一点、也更谦虚一点,学问这东西越做下去,你不明白的地方越多,所以要学会边学边问,这样才能学问相长。

作者:啷力格朗 回复日期:2007-4-24 10:36:36 
 
  埃,这年头,那里都不得安生.那些聒噪的人有本事你们也开个帖子亮出你们自己的观点,不要在这里烦人,你说你牛,拿出来证据啊!!而且还都号称研究过周易,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你真的读懂了周易,而你还在这里胡搅蛮缠的话我就只能说你是个流氓了,周易有教你这么做么?
  不过话说回来了,你们就是怕木匠这个"骗子"误导了我们这些刚开始接触这些东西入门者,你们的本意是不错的,我在此谢过了.只是拜托你别把我们当白痴,我们也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人,还没有白痴到"罢黜百家,独尊木匠"的地步!谁比谁笨多少,谁又比谁聪明多少呢?还是俗话说得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也还是那句话,如果你真觉得木匠在骗我门这些白痴,那您也去开一个帖子,是骡子是马咱拉出来溜溜!对吧?你要真比木匠说的好,还怕我门这些"白痴"不去捧你场子嘛?
  最后再强调一下:争鸣者欢迎,诈唬者必砸之!

作者:simon1492 回复日期:2007-4-24 10:50:15 
 
  我总觉得
  这个社会
  总有那么一些人
  懂得少少 半桶水的
  自以为聪明 不可一世
  就老是跳出来
  指指点点的
  说别人的是错的
  自己的就是对的
  不懂得尊重别人
  
  直到最后才知道
  自己是多么无知 幼稚
  然后灰溜溜的
  夹着尾巴 跑了
  这就叫做 丢人现眼
  
  这种现象
  在各大论坛普遍存在
  我们多数观众都在看表演
  并称之为"疯狗" 到处咬人
  然后一笑而过
  扔下一句-"SB" 哈哈哈。。。。
  
  以上言论并不针对任何人
  请不要对号入座
  

作者:simon1492 回复日期:2007-4-24 11:08:19 
 
  另外
  之所以每日都来
  只因为觉得
  作者把周易介绍的很通俗
  而且解释得很透
  没有一定研究 文字的功底
  是做不到的
  
  我们读起来 很有味道
  我对文字的要求很挑剔
  能让人读起来有味道的作品不多
  我个人非常喜欢
  且不论研究得对不对
  我认为已经是一部非常不错的文学作品了
  以后继续来捧场
  
  

作者:林深儿 回复日期:2007-4-24 11:29:17 
 
  红尘渐隐:
  
  还是刚才那个。
  
  楼主的粉丝大多是些……人,不说也罢,起码在这个方面了。
  但是林深儿说你是博士,他很奇怪有你这样的博士。
  
  你或者不是搞周易的,或者是。
  但是你把木匠的东西说成学术,我就难以理解了。
  
  木匠的东西和学术沾边吗??你既然是博士,就应该知道研究方法的重要,需要遵循的原则。请你不要用所谓的宽容等来辩驳。这个根本是两个事情。
  
  如楼主这种抓住一点,不计其余,而且想当然,每贴基本都是错误组成的。
  
  比如楼主上面刚发的一贴,已经是错的离谱了,我说的错,不是说他什么观点错,从我前会的回帖你应该能看到。我不否定他的任何观点,我就问得出观点的考证。
  
  这个楼主连基本的常识都没有,实在是离谱了,我的天……他以为别人都是傻瓜的时候,其实……,卦还有数字挂(姑且这么叫了),还有横着写,挂画是竖立的……
  
  林深儿说楼主的粉丝都是………………
  
  我看也的确不错,尤其是楼主发了上面一贴后,还有出来帮楼主说话
  无异于承认自己是………………。
  
  而你这个博士?哎,我不说了,没有人身攻击的意思。你也是怪人一个。
  
  我也离开了,呵呵,受不了了。
  
  再见了。

作者:教授1999 回复日期:2007-4-24 11:55:53 
 
  楼主的文章很有意义,收藏了。
  
  可惜有那么几个小丑跳跃其间,很杀风景,也败坏了大家的兴致。有点科学精神的人都知道周易原本最可能的是一种本质上并不神秘和复杂的东西,只有SB才认为它包罗万象万用万灵。楼主的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是正确的,毫无疑问。
  
  SB以"民间科学家"帽子扣人正说明脑子的混乱。谁都知道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分别,自然科学更需要系统的基础的理论知识素养。以周易研究这种貌似伪科学成分更多一点的门类来说,是人就有资格来讨论。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无论是楼主剥去周易神秘面纱的行为本身,还是楼主在这里大加讨论并形成一定影响的事实,都会切实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到许多人的切身利益,所以受到无理攻击自然也是正常的,可以参考明月事件。
  
  另外,小丑们的阅读能力的低下,逻辑思维的混乱,诚可笑也

作者:明事二大爷 回复日期:2007-4-24 12:00:09 
 
  那个什么 林深儿,能不能别说话,不说话显不出你SB来啊?

作者:铁肩2006 回复日期:2007-4-24 12:00:41 
 
  关注
  
  
  
  

作者:喜欢看文章的男孩 回复日期:2007-4-24 12:22:54 
 
  好帖子,慢慢看。

作者:TIANYA上的嫖客 回复日期:2007-4-24 12:43:21 
 
  天涯之大,尽有S*B.
  
  林深儿你上窜下跳地搞那么多马甲干什么?有点实在的东西也好.楼主说的对或不对,他有自己的逻辑,有自己的体系,你的在哪里?你肚子里无非是一陀屎.

作者:牌如人生 回复日期:2007-4-24 12:52:25 
 
  鉴定书:林深儿是一卖书的小贩,看到木匠送书会抢了自己的生意,所以急了,就在这里说木匠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左看不顺眼,右看不顺眼,在这里数落木匠的不是,又不肯把自己的书拿出来给别人看 。
  鉴定结果:林深儿=奸商
   木匠=义务的周易知识普及者

作者:han35 回复日期:2007-4-24 13:04:52 
 
  看看

作者:红尘渐隐 回复日期:2007-4-24 13:42:20 
 
  作者:林深儿 回复日期:2007-4-24 11:29:17 
    红尘渐隐:
    还是刚才那个。
    楼主的粉丝大多是些……人,不说也罢,起码在这个方面了。
    但是林深儿说你是博士,他很奇怪有你这样的博士。
    你或者不是搞周易的,或者是。
    但是你把木匠的东西说成学术,我就难以理解了。
    木匠的东西和学术沾边吗??你既然是博士,就应该知道研究方法的重要,需要遵循的原则。请你不要用所谓的宽容等来辩驳。这个根本是两个事情。
    如楼主这种抓住一点,不计其余,而且想当然,每贴基本都是错误组成的。
    比如楼主上面刚发的一贴,已经是错的离谱了,我说的错,不是说他什么观点错,从我前会的回帖你应该能看到。我不否定他的任何观点,我就问得出观点的考证。
   表明几个观点:
   一、我不懂周易,从开始就已表明,但我知道在天涯杂谈这个地方,无论学术的动东,还是非学术的东东,都可以拿出来交流。难道只有谈一谈杀人越货的事情,才能满足某些人的眼球?
   二、木匠的东西是否学术,我从未有肯定或否定的说法,也不具备这个资格,"但是你把木匠的东西说成学术,我就难以理解了"――不知道这个林深儿有什么依据,大概是从自己脑中冒出来的一句话吧。也不奇怪,在医学上有一种早老性痴呆,这种病人经常会有类似的错语。
   三、任何人的向学精神都是值得鼓励的,如果木匠是一个学者,他的东西有谬误,你可以给他一一指出;如果木匠是一个业余爱好者,他下苦功去钻研,你应该给予鼓励...要知道鄙薄他人的同时,也是在贬低自己。
   四、我说的宽容,是指对于木匠的狂傲――"当然,楼主也有许多自身的缺陷,比如比较狂傲等...但这些都不是主流,有涵养的人,一笑置之而已!"不知这位先生看过与否,拿我的话指鹿为马,这是否欠于严谨、是否没有考据、是否也缺乏逻辑呢?
  
    
  
  
  

作者:闲云飞鹰 回复日期:2007-4-24 13:51:51 
 
  继续支持,木匠加油!爱看你文字的人还不少。
  
  在我老家,出于尊敬,经常把木匠叫博士。
  
  希望你也可以成为博士!

作者:隔世醒人 回复日期:2007-4-24 14:00:09 
 
  
  呵呵...
  
  相数是相数,义理是义理;
  相数不是相数,义理不是是义理;
  相数是义理,义理是相数;
  相数还是相数,义理还是义理......
  
  楼主悟性强于普通人,但仍有增进的余地.
  
  道隐无名,当你感觉无法用冗陈的言语来表达你内心的灵动那一刻,你就会对你现在所说的一切有不一样的感觉了.
  
  记住:在沉默中保持沉默,沉默着完成所有的理想。

作者:竹林访贤 回复日期:2007-4-24 14:03:42 
 
  至于我属于哪一派的问题,可以告诉你的是,我哪一派都不是,象数与义理两派我都否定了.第二章不是这些内容吗.如果我支持谁的话,就没有必要在这里立了.第三章讲的是我的方法,明天开始的第四章是我的方法所得出的结论.第五章注释.
  
  ----------------你是那一派,木匠派的,今个我也是木匠派的了

作者:红尘渐隐 回复日期:2007-4-24 14:03:51 
 
  从心理学上分析,经常鄙视他人的人,是属于缺乏自信、渴望得到人们的尊重但又往往得不到他人尊重的一类人,所以通过鄙视他人在心理上得到补偿.
  我前面还有一个帖子,不知道诸位看过没有,记得好象有一个香港人看后做了修正,很好!我希望这位林深儿先生也看一看,当然,这个要求有点过分,在一起唇枪舌剑有几天了,彼此有点熟了,所以才敢这么说,希望不要见怪!

作者:上林轻雨 回复日期:2007-4-24 14:04:25 
 
  大师如何算卦
  
    还是这个赵辅和,当另一个人的父亲有病来求卦时,他占得《乾》卦变为《晋》卦。《乾》卦卦辞为"元亨,利贞。"卦象为纯阳,阳气旺盛。变为《晋》卦后,《晋》卦卦象为上《离》下《坤》,日在地上之象,也是阳气充足之义,所以不论是依卦辞,还是依卦象都应当判为吉。
    如果按他上一次的判卦法,《坤》为地,地在下,《离》为日,为阳,为父,是父在地之上,也应判为吉。但他对来人说了几句安慰的话后,待来人一走,却又对别人说:《晋》卦是《乾》卦的游魂卦。乾为父,父亲变为游魂升天,能不死吗?他这次的判卦既抛弃卦辞不用,也不用他在前例中使用的卦象,而是以京房发明的纳甲法解卦。他凭什么要如此判卦呢?
  
  =====================================
  
  乾为6阳之卦阳而极之,为父之象。化为晋卦,故知其初、二、三、五四爻俱动而为阴!晋卦6爻有4为阴。故其前进一步即可阴阳平衡。所以晋也有进的意思。因为其阴盛而可进而需进。但晋卦本身仍为阴盛之卦而不是木匠说的阳盛!!!
  
  问父病而见阳极之乾,此时乾阳而亢,当为病之源。宜渐而化之。却变为晋卦,阳亢骤化阴盛。此与一年老之病体如何相宜?卦之象,取天地阴阳变化之意。故问之事,亦当以理推之。并不是闭眼信口开河的。是故依象亦当断而为凶。――而不是木匠说的为吉!!!
  
  解卦之时,很多时候只是执其一点而说之。木匠也说了是故事,并不是解卦教科书。而断易之时,以多象定一象是常用的技术。只是未必每次把所有的象都描述出来。因为他并没有预料到后世的人,会如此愚陋。以其未说象凶,便可当象吉论耳。

作者:隔世醒人 回复日期:2007-4-24 14:25:47 
 
  光速不是不可以超越
  限制超越的是人类自身对世界本来面目的感知能力
  和相对于能量以光的特性所依存的相界
  超越光的速度的物质运化
  不再是能被普通感知捕捉到的光
  
  更深地认识这个世界,需要的穿透感知的智慧.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4 14:40:47 
 
  "我能理解你现在的感受,坛子大了,什么样的人都有,是正常的.面对无理的谩骂,你熟视无睹就好,这虽然做到较难,但却是对你修养的磨练.也是一次机会.想你已入易经之门,修养自然在他人之上,何不在实际中锻炼自我?
    一个困难的环境中的坚持,和心情的调整是提高你的素质的好机会.希望你能坚持,毕竟还有和很多人爱看的.是吧?
    如果一时没有了写作的灵感或心情,你不妨静心几天,而后慢功地拿出让人叹服的续帖来,那也是吉祥的.
    或以此帖为初稿,日后再写个完善稿也是吉祥的.是吧?
  
  
  回基本前提:
  谢谢你的理解和支持.
  我虽然酷爱<周易>,却依然是个性情中人,不太适应这种环境,看来脱不了俗啊.呵呵.
  有些两难:在没有一个好心境的情况下继续写下去,不仅读者受罪,自己也难受.如果不写吧,又对不起这些支持我的网友.真希望大家都能如你一般体谅我啊.
  卦象解完后,准备休息一段再看心情及与大家的缘份吧.

作者:上林轻雨 回复日期:2007-4-24 14:47:23 
 
  顺便再说说爻辞。
  
  上面说了,乾卦之初、二、三、五爻同动而变晋卦。这其中爻之位当有所别。五爻为君位。君与父在卦中从来一体。故此五爻之爻辞当特别留意而察之。
  
  乾卦五爻辞曰: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此句看来有吉详之意,看那!飞龙在天上,这是大吉之象,而利于进见贵人,求得发展。
  晋卦五爻辞曰: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此句亦是吉利的词语,悔恨会消亡,不要在乎得失!去做吧,没有什么不吉利的!
  
  想来这个便是木匠所说的爻辞也为吉象的理由了。
  
  只是卦不是这么简单而直接的看与用的!爻辞有限而世间的变化与事端是无限的。怎么可能一一对应所有呢?!如果只是这么直接对应,那么还有什么技术与理论可言呢?!阴与阳两者就包容了世界的万象,所以在取象取意乃至取爻的时候,当应细细推断,把事情代出卦中,再对应的取得事情进一步发展的趋势。这样才是有效与正确的方向。
  
  乾卦九五,是阳居五爻,而意气风发之象。故有飞龙在天的象。此爻变出晋之六五,亦有进取向前的意象。看似吉详,但要分什么事情对应了!此卦为父病而求。父本病躯,以其病躯而居五爻,此时什么最意气风发呢?!是病!变出晋之六五,病情再进一步。父必见危!此方为理之所在。
  
  再有,父居九五,进而又进。九五之上便见亢龙有悔。若是变出之爻没有前而进之的意思。亦当有所解救。只是现在来看。悔之必然了!
  

作者:俊子哥 回复日期:2007-4-24 15:07:58 
 
  六个掌印 慢慢看,好好顶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4 18:41:24 
 
  苕木匠:
  尖酸刻薄是天涯的一大特色,你这个帖子里面算好的。你要是有闲情,多到观天里面看看帖子。
  论坛上,谁也不认识谁,谁不被人贬,谁人能不贬人?你就别指望哪个同行和你好好交流呢。讽刺、挖苦是为你好,贬得你一无是处是你得谢谢他。
  习惯了就好。

作者:xianchangsha 回复日期:2007-4-24 18:59:19 
 
  
  继续支持,木匠加油!爱看你文字的人还不少。
    

作者:竹林访贤 回复日期:2007-4-24 19:21:50 
 
  苕木匠:今天下午我专门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周易>准备把注解写在上面,其实我早年间都买了周易这本书了.不过不在身边.

作者:乙未 回复日期:2007-4-24 20:42:17 
 
  从现代的观点来看,很多人做事,就失败于不能坚持:)
  楼主,你呢?

作者:ad99999 回复日期:2007-4-24 20:45:12 
 
  作者:啷力格朗 回复日期:2007-4-24 10:36:36 
    埃,这年头,那里都不得安生.那些聒噪的人有本事你们也开个帖子亮出你们自己的观点,不要在这里烦人,你说你牛,拿出来证据啊!!而且还都号称研究过周易,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你真的读懂了周易,而你还在这里胡搅蛮缠的话我就只能说你是个流氓了,周易有教你这么做么?
    不过话说回来了,你们就是怕木匠这个"骗子"误导了我们这些刚开始接触这些东西入门者,你们的本意是不错的,我在此谢过了.只是拜托你别把我们当白痴,我们也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人,还没有白痴到"罢黜百家,独尊木匠"的地步!谁比谁笨多少,谁又比谁聪明多少呢?还是俗话说得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也还是那句话,如果你真觉得木匠在骗我门这些白痴,那您也去开一个帖子,是骡子是马咱拉出来溜溜!对吧?你要真比木匠说的好,还怕我门这些"白痴"不去捧你场子嘛?
    最后再强调一下:争鸣者欢迎,诈唬者必砸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得太好了!
  

作者:看上去真的很美 回复日期:2007-4-24 20:48:32 
 
   在这么多争论中,能看见楼主每天的努力,每天的进步,真的很高兴。
   向楼主学习,楼主加油!

作者:莫名其 回复日期:2007-4-24 23:23:03 
 
  <<在没有一个好心境的情况下继续写下去>>
  
  �主, 作�一��帖人自然是希望自己所�的受到欣�. 可是, 你要是想把自己��有益的事也能�更多人知道, 那也就必�有平常心的�度, �批�抱��的�度. 所�"不知我�我何求?", �人批�容或尖酸, �你�得被歪曲, �慨不平, 可是, �石不忍受研磨的酷痛, 那��亮�光?
  
  而且, ��中�定�者, �只周易一件? �然你也花了不少��, 才有今天的��, 不�, 大�之道, 在明明德, 在�民, 在止於至善. 我�有�就���自己所知者就是唯一的, 其�十居其九�非如此. ���多�嚷, 也是因中�人普遍都持"文�第一, 武�第二"的心�. �怕第一把交椅被�了. 或是打出"怕真理蒙�, 道之不存", 其�, 道可道, 非常道, 也�有定型, ���化�替, 吾人何�曾真正抓住一�"道"哉?

作者:莫名其 回复日期:2007-4-24 23:39:16 
 
  <<试想,对于一个全心向学的人,是不是不管他到底学历如何、水平怎样,我们是否都应该伸以援手呢?>>
  
  我在��生活中, 也看��位��"全心向�"的人, "居�恭,�事敬,�人忠", "��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朋友交,言而有信。�曰未�,吾必�之�矣", �我�此不敢以自己��自恃. 我��傅才能成就, 人��而�有成, 若彼亦��傅, 成就�作何等�?? 可惜是����多人��, 都是用���用, �自己"出人�地", 於是怕人人也�高, 自己就不出人�地了.

作者:竹林访贤 回复日期:2007-4-24 23:53:59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4 14:40:47 

作者:ZKSLY520 回复日期:2007-4-25 00:02:38 
 
  888888888888888
  

作者:iseptember 回复日期:2007-4-25 00:18:02 
 
  从心理学上分析,经常鄙视他人的人,是属于缺乏自信、渴望得到人们的尊重但又往往得不到他人尊重的一类人,所以通过鄙视他人在心理上得到补偿.
  
  顶这句。
  
  希望大家都能明白最浅显的做人道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作者:iseptember 回复日期:2007-4-25 00:19:04 
 
  落后可是要挨打的哦。

作者:FANTHER 回复日期:2007-4-25 0:23:56 
 
  顶这句。

作者:莫名其 回复日期:2007-4-25 0:43:06 
 
  <<解卦之时,很多时候只是执其一点而说之>>
  
  �解卦的情�, �我想起先父�中��西��者的比�. 先父是��中�配�的配搭上, �有西�的��, 因�是多��材集合了焙�熬�的不同方法, 故而也具��不清到底是那味�起的作用, 因�同一味�, 配方�化份量, 或是配搭��不同�, 作用就不同. 所幸也不幸的是中��性�和, 治�了不�上要命, 但�也一��以��, �就有�像�主�的"虽然据此说而作的占断"准确性"不高,人们也宁可相信自己的"法力"不够,学识浅薄。" 有��打�撞撞�了, ��病人痊�了, 但是��方�什��, �什�治�, 就�不�了. 所幸是大�目前�中�也作科�分析, 希望能有系�的找出古代��的��.
  
  也��就是中�文化的特徵, 什�都是��看花, now you see and now you don't,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大家要找"所以然"的�候, 就各�各�, �也不服�. 一切都是��法�, 一切都自由心�. 也有�像毛�序, ��原�作者是啥意思, �都不知道, 但人人�都有一套�法, 於是害苦了�年咱�赴考的小皮蛋�, 硬塞了一大堆��刺那的�西. �在就一句都�不得了.
  

作者:whtiger 回复日期:2007-4-25 01:02:41 
 
  留个爪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5 08:24:06 
 
  把帝王的秘籍掀开――解读《周易》(35)
  
  
  传统易学的卦象观存在两个大问题
  
  当我们仔细地研究了传统易学的卦象观及占筮方法和其应用后,我们发现传统易学的卦象观忽视了序数词的作用,并由此产生了两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一是将卦象看反了;二是对卦象的形成原理理解错了。
  《周易》的基本单位是卦,传统易学认为卦由四个部分组成,这就是卦画、卦名、卦辞、爻辞。这种观点除了对卦名的认识有问题之外,也忽视了在卦中起着很关键作用的序数词的意义。
  序数词就是表示爻辞顺序和属性的词,在《周易》正文中一共有十二个: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传统的易学观认为有十四个序数词,另两个是《乾》卦的"用九"和《坤》卦的"用六",其实"用九"和"用六"不是序数词,而是爻辞的一部分,对此,我们将在解释《乾》卦"用九"时说明。)
  每一段爻辞的前面都有这十二个序数词中的一个。传统的易学为何不将这十二个序数词算成卦的构成要素呢?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数字不属于正文,只是表明卦的顺序和爻的属性。其中的初、二、三、四、五、上是顺序词,表示卦爻的形成顺序是由下往上。"九"、"六"是数词,表示爻的属性。"九"为老阳,"六"为老阴。他们认为阴老就会变成少阳,阳老就会变为少阴。"六""九"批注在爻旁就是表示这一爻是将变换属性的爻画。
  序数词的确不是《周易》正文,其本身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所以古今学者一般都不太注意这几个字义明了的词,而只是将它们当作一个普通的标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标点符号,读《周易》时一溜而过,不太理会它们。其实,这十二个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词,它既关系到卦爻辞的形成,也关系到占卜结果的产生;既关系到作者的初衷,也关系到使用者的判断;既关系到卦爻象的问题,也关系到卦爻序的问题。它的内容、含义和来历都要彻底搞清,不搞清楚就去看卦,有如盲人摸象,雾里看花,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是无法正确理解《周易》卦爻辞的,只能乱猜,瞎蒙。《周易》为什么读不懂?这几个字的含义没有搞清楚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完全搞清楚:一是"九"、"六"这两个字的准确含义是什么?二是六爻的排序为什么要从下往上排,有什么作用和意义?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两个问题。我们首先分析第一个问题。
  
  
  卦象的形成
  
  要搞清"九"、"六"这两个字的含义,我们先得说清它的来历。
  从《左传》所记诸占来看,春秋时代人们并没有用这两个字来代表一卦的阴阳爻,凡卦变均写作"某卦之某卦",如《庄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 '之'否 '。"
  所谓"观 之否 ",传统易学一般理解为就是《观》卦六四爻变,变化后成为《否》卦。后来写作"观 六四"。所以这则占例是使用《观》卦六四爻辞解卦。由此,传统的易学观点认为,春秋时代人们并不用"九"、"六"两字来表示阴阳爻及其变化,或者说序数词是后人对"某卦之某卦"这种表述方式的简写。这种简写的依据是什么呢?或者说"九"、"六"这两个字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不是一、二、三、四呢?对此问题《易传•系辞》中有明确解释: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这段记载后人称之为揲蓍成物的方法,也即占卜时形成卦画的方法。
  按一定的数更迭数物为揲。蓍是蓍草,一种菊科类草本植物,一根多茎。古人取蓍草为占卦的工具是取其同根所生,物性相似的原因。
  依以上记载,求卦需要先准备五十根蓍草,取出一根不用,只用四十九根,把这四十九根蓍草用双手任意地分成两堆,再从其中一堆中取出一根夹在手指间,然后四根一组地数,将每一堆最后的余数放在一起,这一过程叫做一"变"。其中分二(分成两堆),挂一(取出一根夹在手指间),揲四(四个一组地数),归奇(将两堆的余数放在一起)这四个步骤叫做"四营"。
  "一变"之后,除去挂一,归奇的数,将剩下的蓍草或四十根或四十四根,再按照前面的过程重复,称为第二变。剩下的蓍草只能是四十根,或三十六根,或三十二根三种情况。
  再重复一遍,即第三变,剩下的蓍草只能是三十六根,或三十二根,或二十八根,或二十四根四种情况。
  这时用四除去这个数,商一定是"九"、"八"、"七"、"六"这四个数字中的一个。倘若是"九"或者是"七"这两个奇数,就画出阳爻" "。是"八"或者"六"这两个偶数,就画出阴爻" "。这样经过三次变化,就得出了一爻。每卦有六爻,所以要得出一个卦象,就要经过十八变,即"十有八变而成卦"的意思。
  最先得出的爻画画在最下面,称为初爻。初的本义就是始,万物生长均是从生根发芽开始,然后逐渐长高,所以作者将每卦的最下一爻视为第一爻,依次往上为二、三、四、五、上。
  每三变产生一爻,这一爻只能是"九"、"八"、"七"、"六"这四个数字中的一个,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呢?
  传统易学的解释为:"九"是老阳,"七"是少阳,"六"是老阴,"八"是少阴。其中少阳少阴为不变爻,而老阳老阴为将变爻。因此,如果所得的卦画是少阳"七"或者少阴"八"就不用批注,而如果所得的卦画为老阳"九"或者老阴"六",则要批注在爻画旁,以表示这一爻将变为其相反的属性。
  以《乾》卦为例,如果初爻为老阳"九",其它各爻均为少阳"八",那么这一卦就应当写作" ",表明《乾》卦初爻将由阳爻变为阴爻,成为《�》卦" "。
  如果所得为第二爻是老阳"九",其它各爻均为少阳"八",则应写作" ",表示《乾》卦第二爻将由阳爻变为阴爻,成为《同人》卦" "。
  《周易》以变爻占卜,故只批变爻,不批不变爻。占断时取变爻爻辞为依据判断所占问之事的吉凶。
  以上是传统易学对卦画的形成所作的解释。这种解释是否正确呢?为什么蓍草一定要准备五十根,而不是三十根、四十根呢?为什么揲蓍成卦的方式要选择"六"、"七"、"八"、"九"这四个数字,而不是其它数字,如"一"、"二"、"三"、"四"为目标数呢?为什么要将"九"称为老阳,"七"称为少阳,"六"称为老阴,"八"称为少阴呢?又为什么要编这套揲蓍成物的办法呢?
  
  
   古人为什么要设计"揲蓍成物"的这套方法呢
  
  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一下揲蓍成卦的方式,就会发现这套方式的设计者的主观愿望是希望模拟历法,以求与天体的运动规律相合的,理由有三:
  (a)、"大衍之数五十"与历法有关。据汉人郑玄注,所谓"衍"就是演,演算的意思。揲蓍成卦所用的蓍草为五十根,为什么要用五十根呢?有两种说法:
  一是《汉书•律历志》记载的刘歆的说法。他认为元始是一,春秋两季为二,三统为三,四时为四,将这几个数字加起来就是十,再乘以五,就得五十。
  第二种说法是京房所说:"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
  这两种说法都与历法有关,而实际上演算所用的蓍草只有四十九根,为拼出六、七、八、九这四个数字,也只能用四十九根。可见作者硬拼成五十根并无实际意义,不过是为了表明其方法是与历法所象征的天道规律相合而已。
  (b)、揲蓍过程模仿历法。揲蓍第一步"分而为二以象两",两即天地,古人称为两仪。第二步"挂一以象三",三是三才,即天、地、人。第三步"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四时即春、夏、秋、冬。第四步"归奇于�以象闰",闰即历法上的置闰。在中国古代历法中,按太阳历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按太阴历则只有三百五十四天,相差十一天多,这样三年就差一个多月,五年相差两个月,必须三年置一次闰月,五年置两次闰月。也即置闰的那一年有两个相同的月份,否则二十四节气就不准了,这就是闰月。从揲蓍求卦的这种步骤看,揲蓍过程无疑是希望模仿历法规律的。
  (c)、《乾》、《坤》两卦计算的总数之合与周年天数相近。《系辞》说:"《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乾》《坤》二卦用蓍草演算后的总合为三百六十根,与一年三百六十天的数目相当。这是以《乾》卦全为老阳,《坤》卦全为老阴为据推算的。《乾》卦每爻为老阳九的话,每爻就是三十六根蓍草,乘于六爻,共二百一十六根蓍草,古人称蓍草根为"策",即二百一十六策。《坤》卦每爻为老阴六,二十四根蓍草,乘六爻为一百四十四根策。两者相加之和为三百六十根,正好约等于一年的天数。
  由以上三点可以看出,设计揲蓍占法的作者的主观愿望是希望此法与历法相一致,与历法所象征的天道规律相一致的,这也是古人天命观的真实反映。既然作者所设计的筮法竭力模仿历法,那么其筮法所得出的"六"、"七"、"八"、"九"这四个数字和结果也应当与历法有关。
  
  "九"、"六"、"八"、"七"的含义
  
  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情况的确如此,首先我们来说"九"。
  "九":甲骨文写作" "、" "等。
  《说文》:"九,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竟之形。"
  意思是说"九"是阳气开始变化时艰难生长的形状。就如人之初生时在母腹中的形状,如草木初生时在地下的形状。
  观字形," "像生命萌芽时的形状," "像盖在其上的障碍物。
  就地球上的植物而言,生命大多在农历节的立春、雨水前后出土,而发芽则应从冬至节起算,在古人看来,这正是阳气始生之时,可见九字的本义应为阳气始生。
  殷墟甲骨文中的记录可以证明此观点。商代的甲骨文卜辞中保留了大量的分至日记录,并有一套准确表述其意义的特殊名称,他们以"析"指春分,以"彝"指秋分,以"因"指夏至,以"九"指冬至。
  现在仍然在使用的农历中的称谓也可以证明此观点。我们常将农历冬至后的一段时间称为"九"天,如"三九天寒""九九艳阳天"等,指的就是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和第九个九天。可见"九"的本义为阳气始生,万物屈曲生长之形。古人认为这个时间应从冬至日算起,故以九字作为历法中冬至日的名称。
  "六":甲骨文写作" "、" "等。
  《说文》:"六,《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
  "阴变于六"是说阴气从六开始生发。
  观字形,六字从"人"从"八",八字是相背离的意思,指生命开始衰退。就地球上的大多数植物而言,生命力的衰退正是起于夏至日。
  现在我们将夏至日后的一段时间称为"伏"天,所谓"三伏天"等,而甲骨文将夏至日称为"因"。
  我们注意到"因""伏""六"三字在字形结构上均与"人""大"(人张开双臂为大)有关,而且都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因"是"大"被"口"所困。"伏"的古文字形为"人"字作倾伏状。"六"是人相背离之义。三个字取意均相似,由此,我们以为"六"字的本义应为生命之气开始衰退。古代以为这个时间从夏至日起算,故以此字作为夏至日的名称。
  "七":《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衰出也。"
  七的本义应为阳气最为纯正之时,当是春分之际。
  "八":《说文》:"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秋分时期,万物凋谢,有生离死别之象,故八的本义是指秋分。
  九、七、八、六这四个字既然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为什么又被作为数词使用呢?最可能的原因还是以古人的竖杆测影、察时定节有关。
  古人为了准确确定二分二至日,采用了许多办法,其中一个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竖杆测影。在冬至时的正午时分日影最长,夏至时的正午时分日影最短,春分、秋分时,日影居中,九、八、七、六这四个数字词之间的相互关系正与它们的本义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吻合。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九""八""七""六"这四个字都是历法中的关键字,其中"九"字的本义为阳气始生时万物生长的情状,被古人借用为冬至日的名称;"六"(因)的本义为阳气从此走向衰亡,被古人借用为夏至日的名称;"七"的本义为阳气最纯正之时;"八"的本义为阴气最纯正之时。换句话说:
  "九"是初生之阳;
  "六"是初生之阴;
  "七"应为老阳;
  "八"应为老阴。
  许慎的解释是正确的:"九,阳之变也。"正是说"九"是阳气开始变的时候。释"六"说得更明白。"六,《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阴从六开始变,到八为最旺盛的时候。既然这四个字是历法中的关键字,揲蓍成卦的方式刻意寻求得出这四个字的结果,无疑是模仿历法。
  
  卦象看反了
  
  将我们以上所分析的"九"、"七"、"八"、"六"这四个字的含义与传统易学的观点相比较,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这四个字的含义与传统的易学观点完全不同。
  前面我们说过,传统易学一直将"九"视为老阳,"七"视为少阳,"八"视为少阴,"六"视为老阴。
  而我们的分析认为"九"字的本义为少阳,"七"字的本义为老阳,"八"字的本义为老阴,"六"的本义为少阴。
  传统易学的认识没有说出他们的理由,反正这么多年来师傅这么教,徒弟就跟着这么学。而我们的观点是有以上可靠的依据为依托的。
  对此,我们以为传统易学对这四个数字的解释可能是错了,他们老少不分,搞混淆了。这是非常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因为由于这种混淆,就必然地导致了另一个错误的结果,即错误地理解了卦象的变化。我们以《乾》卦初九的卦象为例来说明其错误。
  《乾》卦初九爻变写作" 初九",传统易学观点认为它的含义是该卦六爻均为阳爻,也即通过揲蓍的方法得出了"九、七、七、七、七、七"这六个数字,其中二爻至五爻为少阳,少阳只能变为老阳,而不能变为阴爻,变化后的属性未改变,故不需批注,称为不变爻。只有初爻这一爻是老阳,老阳变化就成了少阴,变化后就成了《�》卦" "。所以这六个数字的含义也就是《乾》卦" "将要变为�卦" "。
  或者说它应当是"乾( )之�( )"的简写。但是如果依我们的观点,这种解释就有问题,因为九是少阳,在传统易学看来少阳是不变爻,只有七才是老阳,才是可变爻。如果《周易》是以老阳占卜,而所得到的数又是"九、七、七、七、七、七"这六个数字的话,那么这一卦就应当写作" ",意思是除了初九这一爻为少阳不变爻外,其它五爻均为老阳,均是将变爻,变化后这一卦也就成了《复》卦" "。或者说这六个数字所组成的卦的含义是《乾》卦" "将要变成《复》卦" ",变化后的卦象正好是反的。但这样理解又显然违背了《乾》卦初九爻变写作" 初九"的前题,因为" "不等于" 初九"。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如果我们回过头来整理一下思路,就会发现有二个条件是我们在解释数词的含义时必须满足的,一是"九"为少阳,"六"为少阴,它们均是不变爻,而"八"是老阴,"七"是老阳,它们是将改变属性的爻。二是数词的含义是以本爻的变化为占筮的依据。依据这二个条件来看数词的含义,只有一种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周易》占卜的依据是不变爻,而不是可变爻。所谓不变爻和可变爻的定义是就它们自身的发展变化是否改变其属性而言的,对此人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即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少阳……。我们说《周易》是以不变爻占卜,不变爻的变化既然不能改变自身的属性,又从何而占呢?为什么要选择不变爻呢?
  其实不变爻属于新生爻,它是刚刚由其相反的属性转变而来,对一个新生的东西进行鉴定是十分合理的。占卜从本质上讲实际上就是通过一种鉴定后对其结果的预测。或者说《周易》中的数词"九""六"的本义为少阳少阴,人们对其占卜,不是占卜其属性的改变,而是占卜其由少到老的发展趋势,是占卜的量变而不是质变。
  以《乾》卦初九爻变为例," 初九"的含义不是说《乾》卦" "将变为《�》卦" ",而是说《乾》卦" "刚由《�》卦" "变来。这种解释是我们正确地认识"九"、"六"这两个数的本义后得出的必然结果。或者说由于传统易学对"九"、"六"这两个数词的错误理解,导致我们长期将卦象的变化看反了。
  而且问题还不仅仅于这一点,顺序词的含义他们也理解错了。
  

作者:simon1492 回复日期:2007-4-25 8:41:33 
 
  每夜一日
  每日一学
  
  早啊!!

作者:基本前提 回复日期:2007-4-25 8:43:50 
 
  学习,楼主的静心写帖,很有独到的见解.
  每个人的观点和心得不同,也许语言偏激些,讨论唇枪舌剑些,楼主只当是对观点的碰撞吧.
  争议的观点多些,应该看做再思考的好事.有争议是相互促进的好事.
  最后,希望楼主坚持写完,好坏由他人去评说吧.反正我个人从此帖中受益匪浅.先谢谢了.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5 08:49:19 
 
  
    "习惯了就好。"
   " �石不忍受研磨的酷痛, 那��亮�光?"
  
  回云中漫2004步及莫其名君:
  感谢你们的一直支持和理解.
  我一定会完成这本书的.也不难.因为好几年前我就解完了.
  但把它写好却不易,需要灵感和激情.前文中的众多通俗易懂的类比,均是在创作的瞬间产生的,而这两天没有了这种感觉.今天这样子的帖子可能喜欢读的人就不太多了.这样写到是没有问题的.呵呵.这是用理智在写.而我的这本书是想用情感来写的.
  我的意志可能比你们想像的要坚强得多,但我控制不住灵感这个小精灵___什么都能控制也不好玩.有些事是缘分.它该出来时就会出来.出来时我一定把它抓住.也能够把它抓住.抓住后就拿来示众吧.所谓能出世时就出世,不能出时莫强求啊.呵呵.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5 08:57:19 
 
  谢基本前提君:
  卦象的问题可能还需要两帖才能讲清.之后准备休息一段时间.
  太吵人,小鸟飞跑了,需要静养哄它回来,哈哈.

作者:xianchangsha 回复日期:2007-4-25 9:30:02 
 
  
  受教了,呵呵。
  木匠,加油!
  

作者:死拉死拉滴 回复日期:2007-4-25 10:49:40 
 
  晕死了.看不懂3
  
  修炼再来..

作者:竹林访贤 回复日期:2007-4-25 10:57:06 
 
  独到的见解.受教了,木匠派的加油!

作者:焚琴煮鹤二十年 回复日期:2007-4-25 12:15:15 
 
  收藏,先回再看。

作者:nice_kan 回复日期:2007-4-25 12:56:57 
 
  支持楼主,这样写也可以理解。给搂主加油。

作者:真不容易啊 回复日期:2007-4-25 13:41:21 
 
  好多,慢慢看

作者:hhy1977 回复日期:2007-4-25 14:28:54 
 
  木匠下了真功夫^_^

作者:上林轻雨 回复日期:2007-4-25 16:38:50 
 
  木匠当真是下了真功夫来毁人^_^想到了是颠覆,没想到颠覆的这么无所顾忌,信口拈来!
  
  ===我们的分析认为"九"字的本义为少阳,"七"字的本义为老阳,"八"字的本义为老阴,"六"的本义为少阴。===
  
  对于六八为阴、七九为阳。看来木匠尚不打算颠覆。那我就省了一些工夫。但七与九何为少阳,何为老阳呢?这需要有一个动态与发展的眼光了。
  
  阴阳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重而生六十四卦。这是环环相接。可是被木匠一斧子砍去了卦象之根。在前面就有说,六十四卦不是八卦重叠而成。所认才会生出如此的奇论了!
  
  少阳乃阳气初成而有其形无其神。至老阳,形神俱备,这才表现出了真正的阳的性质。少阳就象一个男孩,他的确是男的,可是却不能体现出男人的性与质!所以要说男人,还是用一个二十岁的汉子来的准确一些吧!――这也就是易中用九与六来表示阴与阳爻了。并非乾卦中说初九,就是说这一爻就是老阳,它只是说这一爻为阳爻罢了。
  
  商周以来,占卜为国之大器。自古就有专司之官员掌之。所以对于占卜的技术技能和传授也绝非现在的算命大师们,开个班,开个讲座,或是说买两本盗版书自习一下搞定的。所以在古时,卜筮的记录也就会很郑重的保留下来了。
  
  如果易的本意是如木匠所说。9为少阳,6为少阴的话,难道说易书一出,便从来没有传授对过?如果传对过,有实际以六九为少的实例吗?做学问可以大胆假设,不过尚需小心求证?只是木匠兄现在是在扬名立万,著书立传,开馆讲学了。如果没有切实可靠,足以证实的例证,而只是以一些推测推论猜想来做为观点的支撑。未免有些儿戏了~~~
  
  前面木匠用了一个例子。但是没有引用完全。这里再用它来说明一些问题:《左传・襄公九年》:� 穆姜薨于东宫,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随,其出也,君必速出。"
  
  这里,艮卦变为随卦。从下面我们可以看出:艮卦的五个爻变化了而二爻阴爻独静。这里的艮之八也就是指明了此点。很明显在当时的人们是以八为少阴的。
  
   艮 之 随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上林轻雨 回复日期:2007-4-25 16:39:57 
 
  《说文》:"九,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竟之形。"
  《说文》:"六,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衰出也。"
  《说文》:"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这些说文,就是木匠的主要证据了!可是,九,阳之变也。我当然可以认为是九――是阳的变数。见九而阳变为阴。其余从此。
  
  然后,。《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而周易成书于周朝的时代也就是公元前1000左右。从说文的解释来看。也是用阴与阳的角度来释义的。如果象你所说,从一开始,易就没传对过!那说文又怎么可能独而醒之呢?
  
  最搞笑是这段:
  《我们注意到"因""伏""六"三字在字形结构上均与"人""大"(人张开双臂为大)有关,而且都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因"是"大"被"口"所困。"伏"的古文字形为"人"字作倾伏状。"六"是人相背离之义。三个字取意均相似,由此,我们以为"六"字的本义应为生命之气开始衰退》
  
  我们同样注意到"妇""奸""好"三字在字形结构上都与女有关,而且都受到旁边的一定干扰。妇为女人旁边有一根苕帚柄状的东东。奸为三个女人重叠,好为女人旁边有一个子。由此我们以为。用苕帚破了身的是妇,被两个女人破了的是奸,而被一个小孩子破了的就很好了,感觉会很舒爽………………
  
  顺便再说一句:冬天数九,也可以认为九是阳进,续而推论九为少阳吗?那么我再送你一首《夏至九九歌》 。下次木匠兄就可以试试以9为少阴可也!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当年韦小宝说过:要想让别人信你,十句假话中只加上三句假话是好的。太多会让人不信,太少则会吃亏。今读木匠之帖,始信之!

作者:上林轻雨 回复日期:2007-4-25 16:46:35 
 
  当年韦小宝说过:要想让别人信你,十句话中只加上三句假话是好的。太多会让人不信,太少则会吃亏。今读木匠之帖,始信之!
  
  ~~~~~~~~~~~~~~~~~~~~~~~~~~~~~~~`
  勘误
  
  

作者:blueaqli 回复日期:2007-4-25 17:33:09 
 
  看了有些时候了,还是有很多传统的 需要发掘的精华阿1
  
  静下心来 慢慢研究,不断辩论争鸣才好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5 17:36:49 
 
  阴阳观念不是后人加进去的吗?周易成书时还没有阴阳观,后人以九为老阳,六为老阴这没什么。
  我只听说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伏也是九天,但你说单说"数九",别人一定以为是"寒冬"。

作者:海木石 回复日期:2007-4-25 17:42:34 
 
  记号,下次转进我们单位网站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5 17:57:36 
 
  上林轻雨说:少阳乃阳气初成而有其形无其神。至老阳,形神俱备,这才表现出了真正的阳的性质。少阳就象一个男孩,他的确是男的,可是却不能体现出男人的性与质!所以要说男人,还是用一个二十岁的汉子来的准确一些吧!
  
  木匠说:"九"是阳气开始变化时艰难生长的形状。就如人之初生时在母腹中的形状,如草木初生时在地下的形状。
  七的本义应为阳气最为纯正之时,当是春分之际。就地球上的大多数植物而言,正是生命力的最盛之际。
  
  其实你们两人还是有相同观点的。
  

作者:五彩大花猫 回复日期:2007-4-25 18:25:50 
 
  耳目一新,先顶一个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5 18:27:15 
 
  作为外行,我说一下我对易经阴阳观的看法。
  经常看见算命的先生们把易经的"阴阳"和二进制、计算机编码、生命科学的染色体、物理科学的正负电子、两极磁场……等等联系起来,好像我们老祖宗已经洞悉了整个现代科学似的。我想,说这些话的人一定不懂得计算机怎么编码的,对生命科学、物理科学一定也是不通;所以他们现在还没有建立起易经和这些现代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所以现在我们探讨易经还不用精通这些知识――至于以后可就难说呢。
  作为预测的一门"显学",我想为什么不把"阴阳"视为"简单二分法"呢?好与坏、对与错、成与败,非此即彼,抛硬币就可以决定了――不联系实际就可保证50%的正确率,联系实际就可以保证个七七八八了。就算不准,还可以推说是"技术不够"。
  到房产观澜和股市论坛里面去,那里经常就会产生预测的"大师"――因为预测的人多了,猜涨和跌的人都有,总有碰对的――这就是"大师",猜不对的是不会有人记住的。
  

作者:红尘渐隐 回复日期:2007-4-25 19:53:33 
 
  作为预测的一门"显学",我想为什么不把"阴阳"视为"简单二分法"呢?好与坏、对与错、成与败,非此即彼,抛硬币就可以决定了――不联系实际就可保证50%的正确率,联系实际就可以保证个七七八八了。就算不准,还可以推说是"技术不够"。
  阴阳的概念,包含有"一分为二"的朴素辨证唯物论思想,但简单二分法会把它简单化――具体地说,阴阳代表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相互消长、相互为用的两种性质的事物或事物不同属性的两个方面,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变。上林轻雨所举的"乾卦之初、二、三、五爻同动而变晋卦"的例子,因时、因事不同其转化的结果也不一样,就是这种思维的具体体现。
  

作者:红尘渐隐 回复日期:2007-4-25 20:09:06 
 
  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去对待一些生活或工作上的事情。古人说"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也是这个意思,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在春风得意的时候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修德,在逆境失意的时候看到美好的前景而奋进,我们也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5 20:36:54 
 
  呵呵,阴阳观念是包含辨证思想了。可是辨证法最多只是提供了一种模棱两可的看问题的方法,其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网上关于辩证法的笑话蛮多,著名的如《辩证法与放屁》(转帖如下)。所以,想靠易经的"辩证法"来预测实际事件的走向也是行不通的。
  
   《辩证法与放屁》
    上课时,我放了一个屁――很普通的屁。既不很臭,当然也绝对不香。
    可怕的是,教授正在讲辩证法。
    "请你自己对这个屁作一下判断,"教授说,"它好还是不好?"
    我只得说:"不好。"
    "错了,"教授说,"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组成,有它不好的一面,肯定有它好的一面。"
    "那么说它好也不对了?"我问。
    "当然。"教授说。
    "它既好又不好。"
    "错了。你只看到矛盾双方对立斗争的一面,没有看到他们统一的一面。"
    我只好认真看待这个严肃的问题,仔细想了想说:"这个屁既好又不好,但不好的一面是主要的,处于主导地位。"
    "错了。你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双方会相互转换,今天处于主导地位一面,明天一定处于次要地位。"
    "你是说明天全人类会为了我的这个屁欢呼雀跃吗?"
    "不尽如此,但不能否认这种发展趋势"
    我愣了好大一会儿,只得硬着头皮说:"我的屁既好又不好,既不好又好。今天可能不好,明天一定会好。今天可能很好,明天也许会不好。"
    教授听得直摇头,说:"这是彻底的怀疑论,不是辩证法的观点。"
    就这样,仅仅因为放了一个屁,我就成了一个怀疑论者。
    教授接着讲课:"辩证法的威力不仅在于能够轻而易举地驳斥任何观点,而且他能够轻易地为任何观点找到理论根据。"
    "可是我的屁就没有任何根据。"我抗议道。
    "那是因为你没有找到,其实很简单,它是你肚子里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必然结果。"
    我哑口无言。
  
    教授说:"下面我们不谈屁,谈一个更复杂的问题:一个西瓜,一粒芝麻,无论你怎样选择,都有理论基础。"
    我赶紧说:"我要捡起西瓜,丢了芝麻。"
    "很好。"教授说,"你抓住了主要矛盾,也就是说,你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那我就捡起芝麻,丢掉西瓜。"
    "先有量变,才能达到质变。你解决问题的顺序十分正确。"
    "我既要西瓜,又要芝麻。"
    "即抓住主要矛盾,又不放过次要矛盾。你是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
    "我既要砸烂西瓜,又要踩碎芝麻。"
    "很好,你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新事物就是对旧事物的否定。一切旧的事物必然灭亡。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产生的前提。"
    "我既要吃掉西瓜,又要砸烂西瓜。既要捡起芝麻,又要踩碎芝麻。可是,只有一个西瓜,一粒芝麻,怎么办?"
    "你这才算对辩证法入了门,重要的是:矛盾的双方不仅对立,而且有它统一的一面。你吃掉西瓜当然有它合理的一面,但你要砸烂西瓜,也并非不合理。只有将二者统一,才能进入更高层次的斗争。"
    我张口结舌,目瞪口呆:"可是,你并没有解决我的问题。"
    教授笑着说:"辩证法不解决任何问题,它的用途在于首先把人变成傻瓜――如果还有人不是傻瓜的话。"
    "你是说'首先'?"我问。
    "是对,然后再从傻瓜飞跃到学者。"教授开始整理讲义,"关于辩证法为什么不解决问题,如何把人变成傻瓜,以及怎样实现从傻瓜到学者的飞跃,这是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授一蹦一跳,走出教室。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5 20:44:32 
 
  哈~~~果然是"立于不败之地了"。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5 20:58:06 
 
  google大法而来的《夏至故事》节选,可看作对楼主阴阳说的一个支持。
  
  《晋书・夏至三义》对夏至的"至"则有三种解释:"夏至为节者至有三义: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阴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谓之至。"此时自然界中阳气盛极,而阴气也开始萌发,故古人有"夏至――阴生"之说,认为夏至时日是一年中阴阳气交的又一重要时刻。从夏至日到立秋后的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季节,也是人们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进行人体调补和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之一。民间有"冬病夏治"之说。而从医学上讲,对于冬季易发的慢性病在夏季之时进行治疗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另外,古书上讲人们应注意,"春夏养阳",也就是提醒人们在夏天进行养生健身时应注意偏于补身体中的阳气,以顺应春夏阳气旺盛的变化。
  

作者:乙未 回复日期:2007-4-25 21:24:28 
 
  作者:上林轻雨 回复日期:2007-4-25 16:38:50 
  
    木匠当真是下了真功夫来毁人^_^想到了是颠覆,没想到颠覆的这么无所顾忌,信口拈来!
    
  
  ---------------------
  打了很多字,一时失误,全没了。懒的再打。
  简化成一句话:此时,我同意上林反驳您的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5 21:24:56 
 
  还有google大法而来的《冬至故事》节选,也可看作对楼主阴阳说的一个支持。
  
  古代有夏代建寅,以农历一月为正月,殷代建丑,以农历十二月为正月,周代建子,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之说,称之"三正"。今天仍在使用的"天干"和"地支"在古代是记日期的像数符号,天干数十,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十天为一周,称之"一旬",地支数十二,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用来记月的,"子"是地支中的第一个数,而"建子之月"就是今天的农历十一月,可以证明,古人确实是把冬至所在的十一月当作新年的第一个月的。冬至在历史上曾被当作新年开始的第一天,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即使今天,民间仍有"冬至大如年"之说,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冬至是一年中光照时间最短的一天,也就是讲,从冬至日开始,北半球的白天时间一天比一天长了,古人把黑夜讲作"阴",把白天讲作"阳",所以冬至也是"阴衰阳盛"的开始。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5 21:27:34 
 
    还有google大法而来的《冬至故事》节选,可看作对楼主阴阳说的一个支持。
  
  古代有夏代建寅,以农历一月为正月,殷代建丑,以农历十二月为正月,周代建子,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之说,称之"三正"。今天仍在使用的"天干"和"地支"在古代是记日期的像数符号,天干数十,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十天为一周,称之"一旬",地支数十二,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用来记月的,"子"是地支中的第一个数,而"建子之月"就是今天的农历十一月,可以证明,古人确实是把冬至所在的十一月当作新年的第一个月的。冬至在历史上曾被当作新年开始的第一天,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即使今天,民间仍有"冬至大如年"之说,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冬至是一年中光照时间最短的一天,也就是讲,从冬至日开始,北半球的白天时间一天比一天长了,古人把黑夜讲作"阴",把白天讲作"阳",所以冬至也是"阴衰阳盛"的开始。

作者:狄月 回复日期:2007-4-25 21:39:41 
 
  每天看一段,看多了也消化不了.

作者:上林轻雨 回复日期:2007-4-25 21:52:05 
 
  木匠所说,卦的起法与历法相关。个人同意。卜筮之法与天文历法必然相关!因为卜筮的理论的根本就是天人感应。只是用了不同的方法把天地当时的阴阳与所问之事作一个沟通罢了。无论是用蓍草,或是金钱或是奇门或是六壬都是如此!
  
  而解卦其实就是一个切入点。这个点,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之笔的点。但我更常用的说法是太极点。也就是所占问事情与卦象的一个沟通点。一沙一世界,一物一太极。找到这个点,才能真正的把握住卦象的答案。所谓卦师的水平高低,全在这一点上了。而且解卦会有一系列的程序与技术。并不是如2004先生所说的两分辩证法。
  
  当然卦有验与不验,为何?大衍之数五十,挂一不用,这个一是鬼神之机,不可测,不能测!这是在预知未来哦。呵呵,你以为是吃白菜咩?
  
  那么六七八九究竟怎么理解?如果以下面的方式来看,或者可以。
  
  夏至,一年之中此日日照时间最长!在夏至之后,日照日渐缩短。阳退阴进,这很明显是老阳的象征。七九为阳,长者为九,故九为老阳明矣。
  
  同样,冬至,一年中此日日照时间最短!在冬至后,日照日渐变长。阳进而阴退,很明显是老阴的象征。六八为阴,短者为六,故六为老阴明矣!

作者:九久九旧 回复日期:2007-4-25 21:53:47 
 
  高手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5 21:58:00 
 
  同样google而来。
  
  "九九"是我国传统的计日方法,它从冬至算起,第一个九天是一九,第二个九天称二九,依次类推,数到最后一个九天的最后一日,总共八十一天,就到了"九尽"。在古代没有天气预报的情况下,我国劳动人民从很早就创造出了记录数九期间寒暖变化规律的方法,其中以冬至九九歌、九九消寒诗、九九消寒句、九九消寒图比较突出。
  ……在冬至九九歌的影响下,在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夏至九九歌。一是在湖北省老河口市禹王庙正厅的大梁上发现的一首草书《夏至九九歌》;二是在我国北方长期流行一首《夏日数九歌》。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5 22:18:07 
 
  上林轻雨:这样说岂不更确切?
  
  夏至――阴生――夏至时的正午时分日影最短,短者为六,故六为少阴。
  冬至――阳生――冬至时的正午时分日影最长,长者为九,故九为少阳。
    古人为了准确确定二分二至日,常用的办法就是竖杆测影。在冬至时的正午时分日影最长,夏至时的正午时分日影最短,春分、秋分时,日影居中,九、八、七、六这四个数字词之间的相互关系正与它们的本义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吻合。
  

作者:红尘渐隐 回复日期:2007-4-25 22:28:39 
 
  网上关于辩证法的笑话蛮多,著名的如《辩证法与放屁》
  好帖.
  有意思.

作者:上林轻雨 回复日期:2007-4-25 22:31:28 
 
  2004先生,不是见了长短就可以拿来用的。先想一想什么是阳什么是阴好了。木匠有职业病,刻了太多木板,有点刻板了。你也有这毛病咩?
  
  日为阳,夜为阴。这是古人最基本的阴阳分别。故以日长分阴阳之度深来理解。你的影子是阳还是阴呢?再有,阴阳的观念起源与日夜变化。也就是日照的长短与有无。那个时候日冕的发明人,只怕还有些时日没生呢!
  
  为什么不用夜长来度呢?阳主外,主明,主表征,主生机,故可测且必测!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5 22:48:21 
 
  就算白天为"阳",黑夜为"阴"。那么拂晓算是"少阳"还是"老阴"?
  古时候有很精确的表来测时吗?

作者:还有间客栈 回复日期:2007-4-25 23:16:16 
 
  记号先 慢慢来看

作者:上林轻雨 回复日期:2007-4-25 23:22:11 
 
  都问了你影子是阴是阳了?!为阳,愈长者如何;为阴,愈长者如何?少刻两块版,多动动脑子。
  
  想想先吧,不动脑子的人。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5 23:42:13 
 
  想一想,无论是测量还是比较,影长比时长都容易操作得多。
  1.时长要从日出一直测到日落,影长只要在正午时分测就可以呢。
  2.日出或日落的判断不如正午好把握,一天之内影长最短即为正午。
  3.每天正午时分的影长容易记录和保存,要记录和保存一天的时长则非常不容易。
  4.尺寸长短比较容易,时间长短比较很难。
  所以,我不认为古人可以通过比较白天长短来确定两至。
  
  有人说过了,《周易》四千多字只有一处提到"阴",且是作树阴解;在写成那本书的时候,根本还没有阴阳观念。所以,老阴、老阳、少因、少阳都只是后人根据前人已有的思想而总结出的概念。所以在春秋时候看,六表阴、九表阳;而在殷末周初,它们肯定是另有所指――可能是"节气",也可能是"影长",但它们一定不是指"时长",我相信。
  

作者:莫名其 回复日期:2007-4-25 23:43:02 
 
  <<我们就会在春风得意的时候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修德,在逆境失意的时候看到美好的前景而奋进,我们也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怎�老是想�的�, 都�你��了呢?? 呵呵, ��玩笑, �介意. 的�如此. 跟"君子��不�福"的心�接近.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6 8:50:44 
 
  把帝王的秘籍掀开――解读《周易》(36)
  
  
  顺序词的作用理解错了
  
  《周易》十二个序数词中的数词"九"和"六"的含义我们搞清了,现在来看顺序词。顺序词就是"初、二、三、四、五、上"这六个数字。在传统易学看来,这六个数字的作用仅仅是表示占筮时爻画产生的先后顺序,没有什么更多的意义,所以对这几个字的含义向来无人深究。的确,顺序词是由占筮时爻画产生的先后顺序所决定的,但是爻画的象征意义及顺序词在其中的作用却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的。我们首先来认识爻画的象征意义。
  《系辞》说:"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意思是说《易》是对自然现象的模拟,爻是对世上万物变化的效法。爻所效法的"天下之动"是指天下的什么在动呢?
  是猴子偷西瓜?还是瞎子打婆娘?当然都不是,它指的是地球上生命的成长过程,因为爻序是爻的序,而爻有阴爻和阳爻之分,实际上也就是对阴阳的模拟。
  阴阳又是什么呢?阴阳的概念最开始不是哲学概念,而是一个天文学概念,与日月的运行变化而带来的昼夜寒署有关。日月运动而生寒热,地上的生物随其变化而生长死亡,这就是"天下之动"。
  《系辞》说:"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彖传•乾》说:"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这两段话将爻变理解为时变是完全正确的。
  我们在前面分析占筮方法时也说过,揲蓍成卦的实质是模拟历法,也就是模拟时变。或者通俗地说,《周易》六十四卦,每卦都是对某一种自然现象或人世活动的模拟。这种模拟将所模拟的对象分成了六个阶段,每爻就代表了其中的一个阶段,这也就是爻画的象征意义。
  搞清了爻画的象征意义,再来看顺序词的作用。表面上看来顺序词"初、二、三、四、五、上"这六个数字只是表示了爻画产生的先后顺序,而实际上它代表了爻画所模拟的对象从生到灭的过程,或者说顺序词的实质是代表了时间的变化。
  我们都知道时间有二个基本的特征,这就是它的流逝性和不可逆性。
  由于它的这两个特点,我们谁都不能将时间留住,更无法将时间逆转。我们不能让自己永远只有二十岁,也不能让二十岁和四十岁同时存在,或者先过四十岁,再过二十岁。
  既然顺序词是代表时间的变化,那么我们在认识卦画顺序词的作用时,就一定要考虑时间的这两个特征。或者说就卦画而言也应相应地具有如下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卦画初爻是卦画的生发阶段,后面各爻的变化不能在初爻之前;
  二是各爻的变化只能在前一爻的基础之上变化。
  我们还是以《乾》卦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乾》卦卦画为" ",由六个阳爻组成,从下到上的顺序依次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我们在前面说过,"九"字的含义是代表了爻画的属性为少阳,而少阳均是从老阴变化而来,变化之前该爻的属性应为阴爻。
  结合顺序词所象征的时间不可逆转的特点,在初九爻未由老阴"八"变为"九"之前,后面的各爻就均不能变化,因此,《乾》卦初九爻变的含义就不是传统易学所理解的由《乾》卦" "变为《�》卦" ",也不是我们在未考虑顺序词的作用就讲解"九""六"这两个数词时所说的由《�》卦" "变为《乾》卦" ",而是应该由《坤》卦" "变为《复》卦" "。这是爻画应有的第一个特点。
  其次,各爻的变化只能在前一爻的基础之上变化。就《乾》卦而言,有了初九爻的变化才能产生九二爻的变化,有了九二爻的变化才能产生九三爻的变化……,依次类推。反过来说也一样,九二爻的爻变不能在初九之前,九三爻的爻变不能在九二爻之前……。
  以此来理解《乾》卦六爻的爻变的话,就应该是:
  《乾》卦初九" 初九"的爻变含义为由《坤》卦" "变为《复》卦" ";
  《乾》卦九二" 九二"的爻变含义为由《复》卦" "变为《临》卦" ";
  《乾》卦九三" 九三"的爻变含义为由《临》卦" "变为《泰》卦" ";
  《乾》卦九四" 九四"的爻变含义为由《泰》卦" "变为《大壮》" ";
  《乾》卦九五" 九五"的爻变含义为由《大壮》卦" "变为《�》卦" ";
  《乾》卦上九" 上九"的爻变含义为《�》卦变为《乾》卦" "。
  我们可以将以上认识归纳为以下三点:
  (a)、任何一个卦均是由其反卦演变而来。如《乾》卦" "是由《坤》卦" "演变而来;《屯》卦" "是由《鼎》卦" "演变而来等等。
  (b)、任何一个卦六爻的变化均遵循渐变的规律。或者说任何一爻的变化都只能在前一爻的基础之上变化。如《乾》卦" "的变化过程为《坤》卦" "变为《复》卦" ",变为《临》卦" ",变为《泰》卦" ",变为《大壮》" ",变为《�》卦" ",变为《乾》卦" "。
  (c)、任何一个卦的卦画实际上均是该卦完成全部变化过程后的形象。
  
  传统的卦象观错在哪里
  
  以上三点认识是我们在认真分析了序数词的含义后得出的结论。将我们的这种认识与传统易学的观点相比较,就会发现两种认识完全不同,最显著的区别有如下几点:
  (a)、传统易学将卦画理解成静态的,忽视了序数词的存在。
  而我们认为序数词是卦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表明卦画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变动的,卦画本身是六爻变化后的结果,其变化是由它的反卦变化而来,经过了六爻所象征的六个变化阶段和过程;
  (b)、传统易学认为爻与爻之间除了表示占筮所得结论的先后顺序外,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所以爻的变化是单独存在的,而且一个卦可以同时有二爻变,三爻变,四爻变,五爻变,六爻变。如《乾》卦第三爻变写作" ",就是由《乾》卦" "变为《履》卦" "。也可以第二爻,第三爻,第四爻,第五爻同时变,写作" ",也就是《乾》卦将变为《颐》卦" "。
  而我们认为所谓爻变是模拟的时变,因此爻与爻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后爻只能在前爻变动的基础上变动,也不能同时变动数爻。
  (c)、传统易学的观点认为爻象就是阳爻"―"和阴爻"--"这两个简单的爻画。
  而我们认为爻画和爻象不是一回事,爻画只表明其阴阳属性,爻象则代表了该爻所象征的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爻象与卦象一样也是由六爻组成,如《乾》卦初九爻爻象应该为《复》卦卦象" ",《乾》卦九二爻象应该为《临》卦卦象" ",《乾》卦九三爻爻象应该为《泰》卦卦象" "……。
  或者说卦辞与爻辞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均是六爻卦画+卦(爻)辞。序数词不过是六爻卦画的另一种表述方法,而卦辞前的卦画不过是该卦完成其变化后的形状,也即上爻的状态。
  (d)、传统易学认为六十四卦卦画均是由八卦重叠而产生,象征着八种自然现象相互交融。
  而我们认为《周易》中的六十四卦的形成与八卦无关。譬如《屯》卦卦画为" ",传统易学认为这个卦画是由上经卦《坎》" "和下经卦《震》" "组合而成。而我们认为这个卦画来源于其反卦" ",经过六爻的变化过程后形成。
  我们的观点否定了八卦卦象在《周易》中的存在,也就是说《彖传》的所谓"动乎险中",《象传》的所谓"云雷,屯。君子以经纶"根本就不存在,至少对《周易》六十四卦而言是如此。
  

作者:blinddrunk 回复日期:2007-4-26 09:01:06 
 
  记号!!!!!!!!!

作者:竹林访贤 回复日期:2007-4-26 09:48:21 
 
  我们的观点否定了八卦卦象在《周易》中的存在,也就是说《彖传》的所谓"动乎险中",《象传》的所谓"云雷,屯。君子以经纶"根本就不存在,至少对《周易》六十四卦而言是如此。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6 9:55:34 
 
  上林轻雨 回复日期:2007-4-25 16:38:50 
     
    "阴阳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重而生六十四卦。这是环环相接。可是被木匠一斧子砍去了卦象之根。在前面就有说,六十四卦不是八卦重叠而成。所认才会生出如此的奇论了!"
  
  象数象数,六十四个卦画就是<周易>的象,"九"与"六"就是<周易>的数,这两个字不是在<周易>中写得清清楚楚,而且用得最多的吗?为什么要舍这两个字不管.而要从外面去找呢?
  
     
    "如果易的本意是如木匠所说。9为少阳,6为少阴的话,难道说易书一出,便从来没有传授对过?如果传对过,有实际以六九为少的实例吗?做学问可以大胆假设,不过尚需小心求证?只是木匠兄现在是在扬名立万,著书立传,开馆讲学了。如果没有切实可靠,足以证实的例证,而只是以一些推测推论猜想来做为观点的支撑。未免有些儿戏了~~~"
  
  我"九"为少阳的结论是由一个证据链支持的.一是商甲骨文的纪录.二是<说文>;三是民俗.你要驳斥的话,就应当将我的这个链条全部推翻.
    
  
  作者:上林轻雨 回复日期:2007-4-25 16:39:57 
    "《说文》:"九,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竟之形。"
    《说文》:"六,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衰出也。"
    《说文》:"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这些说文,就是木匠的主要证据了!可是,九,阳之变也。我当然可以认为是九――是阳的变数。见九而阳变为阴。其余从此。"
  
  一,甲骨文,<说文>及民俗都是主要的,
  二,"我当然可以"的话是把手放在心口上时说的吗?否则我就要考虑你是学者还是学生了.
   
    "我们注意到"因""伏""六"三字在字形结构上均与"人""大"(人张开双臂为大)有关,而且都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因"是"大"被"口"所困。"伏"的古文字形为"人"字作倾伏状。"六"是人相背离之义。三个字取意均相似,由此,我们以为"六"字的本义应为生命之气开始衰退》"
  
  "六"与"九"是一个相对概念,即使没有这一段,你如果不能推翻我"九"为少阳的结论,我的观点依然是可以成立的.这只是一个初中的二元一次方程的问题.
  X加Y等于一.已知X为1,请问Y等于多少.先生忘记如何计算了吗?
    
    "们同样注意到"妇""奸""好"三字在字形结构上都与女有关,而且都受到旁边的一定干扰。妇为女人旁边有一根苕帚柄状的东东。奸为三个女人重叠,好为女人旁边有一个子。由此我们以为。用苕帚破了身的是妇,被两个女人破了的是奸,而被一个小孩子破了的就很好了,感觉会很舒爽………………"
  我可以把这一段看成是你的"道德"和人品吗?
    
    "便再说一句:冬天数九,也可以认为九是阳进,续而推论九为少阳吗?那么我再送你一首《夏至九九歌》 。下次木匠兄就可以试试以9为少阴可也!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
  
  这是你的逻辑吗?
    
    "年韦小宝说过:要想让别人信你,十句假话中只加上三句假话是好的。太多会让人不信,太少则会吃亏。今读木匠之帖,始信之!"
  我也对你的这个帖子下一个结论吧.所谓有来无往非礼也.
  读君之帖,我不知道君是学者,还是学生?如果是前者的话,还请抓紧补课.数学从初一开始补,语文是小学开始补,想品是家教问题,从三岁开始补.至于逻辑嘛,呵呵,木匠不好意思说,因为这是一个时髦的前沿问题.
  
  
    
  

作者:竹林访贤 回复日期:2007-4-26 10:29:05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你只说了一半,还有六伏天呢?

作者:竹林访贤 回复日期:2007-4-26 10:35:39 
 
  我要说的是;今读木匠之帖易始通之

作者:基本前提 回复日期:2007-4-26 11:38:42 
 
  不错,楼主请继续.大家的更改辩论让人深思.

作者:鸣鹤在阴 回复日期:2007-4-26 13:00:20 
 
  哪位高手能把三爻的八卦,以及64卦的卦画弄出来,或扫描到这里来?
  现在说到卦辞时没有卦画,有点别扭.有了卦画,谈论哪一卦时马上复制一下就得.

作者:zp0371 回复日期:2007-4-26 13:06:40 
 
  我免贵姓张

作者:上林轻雨 回复日期:2007-4-26 14:09:30 
 
  看来我的看法没错!木匠阅读理解能力颇有问题。前一段时间,还有一位通过论证推出了诸葛亮是女人呢!看来当真是恶搞天天有,今年特别多了。
  
  木匠曰:《我"九"为少阳的结论是由一个证据链支持的.一是商甲骨文的纪录.二是<说文>;三是民俗.你要驳斥的话,就应当将我的这个链条全部推翻.》
  
  
  首先,你所说的这是间接证据!做为间接证据的证据链。是不是能够必然推导出你的结论呢?而且,如果你对于逻辑学有一个了解的话。你就会知道,所谓的证据链是环环相扣的,误其一点,则全盘皆误。并不是你所期待的全部推翻。那么,你还好意思说这叫证据链吗?
  
  其次,现在是你在试图推翻史上的公论而出奇立新的。没有充足证据的观点,根本就是臆测!上面问了一次,如果易之九数为少阳。那么,有哪一个卜例是支持你所谓的九为少阳说的?!这种证据叫做直接证据。
  
  
  而且,我在上文中己然点评了你的那些可笑的所谓证据。不知道是看不见还是看不懂啊。
  
  1、所谓商甲骨文了
  
  《"我们注意到"因""伏""六"三字在字形结构上均与"人""大"(人张开双臂为大)有关,…………》
  
  破其见上文篇中:"我们同样注意到"妇""奸""好"三字在字形结构上都与女有关,而且都受到旁边的一定干扰………………"
  
  对于这一点只需用一点归谬法就可以了。当然你如果不明白什么是归谬的话,也可以认为别人的品德有问题。夏虫不可语冰耳~~~
  
  
  2、所谓的《说文》
  
  我在上文的篇中己然说过,易成书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而《说文》成书于公元120年左右。比易之成晚了1120多年!!!用《说文》而不用与易的时代更接近、文字理解更相通的《易传》或是其它早一些的理解。呵呵,看来,是因为孔子没福气看过你眼中的至高权威――说文吧。
  
  并且,所谓说文中一句:"九,阳之变也"翻译成现代文,上文中早己说了是:九,是阳的变化。
  
  再说一句:所谓《说文》:"六,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此处一样的可以理解:六,是易数,阴在六的时候发生变化,在八的时候开始,正,正名也!
  
  如果你有能力对于文字的起源进行考证,并且有新的出土证据。那或者就是另一说了。只是拿着别人的《说文》来做一个最原始的造假――翻译。这只能骗骗古文能力与IQ能力俱低的人群吧。
  
  所谓文不尽言,言不尽意。想要理解最根本的文意,就是要用文字中的思维方式去看问题。也就是――动态的,宏观整体的去看!只是你即割裂传承在前,就只能强词于后了~~~
  
  3、所谓民俗
  
  民俗中的冬日数九,就成了九是少阳的证据。可笑尤甚!那么夏日数九怎么办?那么夏日三伏,一伏十天或是二十天,是不是说十与二十为少阴?
  
  而且,冬日数九的理念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每九天,温度会明显的有一次变化。理解过来就是――每九天,阳气完成了一次进度!!!至九而变,九不是老阳是什么?!!!
  
  
  人笨不难,做个木匠,用其规矩,以成方圆可也!有错不难,知而改之,善莫大焉。做学问是要有良心有智慧有灵活的脑子并且要有小心求证的态度的。在于您嘛,似乎这些全都欠奉的紧呢!

作者:铁肩2006 回复日期:2007-4-26 14:13:17 
 
  记号

作者:铁肩2006 回复日期:2007-4-26 14:16:34 
 
  记号

作者:为了流浪 回复日期:2007-4-26 14:22:06 
 
  而解卦其实就是一个切入点。这个点,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之笔的点。但我更常用的说法是太极点。也就是所占问事情与卦象的一个沟通点。一沙一世界,一物一太极。找到这个点,才能真正的把握住卦象的答案。所谓卦师的水平高低,全在这一点上了。而且解卦会有一系列的程序与技术。并不是如2004先生所说的两分辩证法。
  -------------------------------------------------------------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其实不光解卦如此。任何预测方法这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记得高中时我因故转到一个学校,却没想在那碰到了一个小学的同学,嘿嘿,当时我们的关系不错。我觉得我们很有缘,就叫一个朋友帮我算算,他不会八卦,当时是用塔罗牌算的,用的是最简单的一种算法--就是倒三角。得三张牌,分别象征过去,现在,未来。我得的三张牌是:太阳(倒) 力(倒) 死神(正)。塔罗牌的正与倒之间意义相差实在太大。我现在还记得那个朋友给我解的牌象,他当然是不知道我和我遇到的那个人的故事的。
   他说:太阳表示初升,开始和美好的意义,可惜是倒的,说明你们俩在关系刚刚开始好的时候却分开了。(事实如此,我们是到快毕业是才同桌,后来考试一忙,就各自不知去向。) 力表示勇气与信心,但是很遗憾,也是倒的,很明显,你现在没有信心想他表白你内心的想法,(呵呵,要是有信心,我还算个什么劲啊?)最后张死神代表未来,呵呵 ,偏偏却是张正的,谁都知道是什么结果了。我当时真是佩服的不得了,觉得这玩艺太神了。
   现在想来,到是正应了上面那位朋友说的,他不过是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现在冷静下来想想,撇开他对我的察颜观色的成份,当时那副牌,也似乎只能作此样解哦!

作者:上林轻雨 回复日期:2007-4-26 14:25:18 
 
  文章又更新,毁人当真不倦。
  
  只是想问,木匠此次点出了传统的那么多错误,是不是应该先把错误的证据罗列出来呢?有破有立,木匠此次立了这么多观点。是不是也应该把立论的证据列出来呢?
  
  当然,举一个史上有载的例子,让大家看看正法周易的卜例是如何操作就更好了。
  
  没有证据的观点,只能说是不负责任的臆语。当然,不列证据也可以让人,欲批而无处下手。呵呵,安全啊!呵呵,高招啊!!!

作者:上林轻雨 回复日期:2007-4-26 14:27:13 
 
  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其实不光解卦如此。任何预测方法这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
  谢谢支持,是这样的!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6 15:17:26 
 
  上林轻雨先生:
  我们都冷静一点讨论好吗?
  我们先求同吧.你说的下面这一句话我很赞同:
    "有错不难,知而改之,善莫大焉。做学问是要有良心有智慧有灵活的脑子并且要有小心求证的态度的。"
  
  再说我们的异.我与你的主要分歧应当是两个问题:
  一.从什么地方下手求证<周易>的数?
  二,"九"是少阳,还是老阳?
  我的回帖中说过,九与六这两个字是在<周易>中写得很清楚的,而且各用180次,是使用得最多的两个字.所以,我以为我们应当从这两个字的来历及意义上去求证<周易>数的问题.
  而你以为应以传统的占卜筮例上去求证.是吧.
  你所说的太极,阴阳.四象,八卦等的东西的确是<易>的内容,我从来没有否认过它们的存在,但我不认为它们是<周易>的主要内容,更不以为它们与卦变有关.它们应当是<归藏易>或<连山易>的内容,而在此,我讨论的是<周易>.请你注意这点区别.实际上我明天的帖子中会提到这个问题.
  这就如我们自己孩子明明在家睡觉,我们不能跑到大街上随便抓一个孩子回来一样.
  其实,你读我的帖子并不仔细.我前面说过三<易>分开的问题等等,都是针对此的.
  至于第二个问题,我提出了甲骨文,<说文>及民俗三方面的证据.请你重新看一下你自己的反驳.所谓"夏至数九"的东西那不是明显的错误吗?冬至开始的一段时间称为"九",夏至开始的一段时间称为"伏",你连这都不想承认吗?还有"逢九进位"的说法,你觉得解释没有问题吗?一九至九九的这八十一天都称为'九",并不是只有第九天才称为九.你再想一想好吗?
  你提出的反对意见中,最有力的可能是筮例的问题.我的观点在我明天的帖子中.而且我以为它只能证明人们对<周易>的误解己有时日了,其它的好象证明不了.这又不是打群架.人多的就赢.你说呢?
  很高兴你能参加讨论.谢谢.

作者:上林轻雨 回复日期:2007-4-26 16:37:56 
 
  冷静的思维无异有益。但是冷静的治学就更必要了。
  
  对于九与六的来由。如果抛开其它。单纯的从周易的爻辞上来看,很明显。易没有说明这一点。你说可以从九与六的起源来解释,但是试看您的证据。如我上面所说并不能推出九为少阳的论点。
  
  就如说文一书中的"九为阳之变"来看,少阳是阳的起点与发展,它发展之后,还是阳的性质,这样,能叫做变吗?老阳是阳的终点与变化点。它的发展之后会变为少阴,这样才可以做为一个变化来看吧!
  
  另外,在"九"出于《易》的时候,《说文》的作者还在一千年后的奈何桥上排着队等投胎呢。它对于九的解释,也是用了《易》后西周才出现的"阴阳说"来解说的。可以说,它的解释并没有描述出九的原始状态!那么,你能用一个完全是周时代或是更早的语言来描述九吗?
  
  理解了九的意义与发展。然后用当时卜筮的切实证据来证实。从而得出九为老阳的结论。这才是当今为众人接受的无疑观点。――这是据
  
  周易成书之后不会说作者就当场死掉了吧?做为重要的皇家礼典,有专职的官员传承与执掌。它的传授与记录会有严格的规范。不会是任人胡说八道的。也不会如你所说,开始就错,没有对过――这是理
  
  至于说数九。我说的很明白了!――初九与二九乃至九九,也就是说每经过九天的发展。后面的九天温度与人的感受就会有一个较明显的区别。阳气的进度是九天发展一个度量的。再说白一些,前一九的第九天与后一九的第一天,一夜之差,但阳的级别就会有所别。找个老农民去问一下是不是这种情况吧!真不明白这样你也看不懂阳进需九日吗?
  
  做学问就是要讲证据,证据明显无力。却又来说出不是打群架云去的话。我可以告诉你――治学与法律是一样的!全靠证据说话。如果你说你的全部观点是建立在这样虚妄的推测与猜想的基础上的。那么凭什么要别人相信你的观点呢?
  
  《易》成书之始,当时的人们所具备的理念与思维方式是最符合原始状态的。想来不会为了我们今天的九是少阳还是老阳如此争论了吧。为什么《周礼》中的卜例竟没有您可以用的上的呢?!如果你拿此来说明《易》成之后,竟无人理解,以致于此。那我就真的无语了!
  
  再然后,事物都是会有它的发生发展的历史与源流。刻意的割裂它。就犯了刻舟求剑的毛病。我说你刻板,绝不只是笑话!
  
  最后,我不是来讨论的。我是来砸你的!!!讨论是对于公认未知或是对于公认结果有明显证据支持的的反面结论,做一个争鸣与论断。比如举证,辩证,论证,立论等……而你的观点在没有用证据形成生存力的前提下。并不适用与讨论这个词!
  
  如果你看到我向来的文字就知道。我并不是张狂的人。但对于拿着祖宗的遗产恶搞的人,向来砖头不会停。我没教过人,也没有上过正规的古代文学与甲骨考据等等。但是似乎砸你还算将就够用罢了。无他,理之所在也!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6 17:19:51 
 
  谢谢你能够把话说明白.
  一.首先感谢你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应当是我们的同.因为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爱入骨骼的人,你从我将<周易>这本枯燥无味的书写得这么生动,这么动情,把她比着美女等这些事,就可以看到我不是一个恶搞传统文化的人.
  我不仅不是这种人,相反的,我是一个想恢复传统文化美好面目的人.<周易>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书,但人们长期以来将它看成了一本算命的迷信书,我是很痛心疾首的.这点,当有一天你看到我解读的<周易>后,我相信你就会理解我了.
  二.你的问题还是集中在"九"的属性问题上.我文中的以下一段你可能没有仔细看:
  "殷墟甲骨文中的记录可以证明此观点。商代的甲骨文卜辞中保留了大量的分至日记录,并有一套准确表述其意义的特殊名称,他们以"析"指春分,以"彝"指秋分,以"因"指夏至,以"九"指冬至。"
  "九""七""六""八"四个字有古代不是指某一天,而是分别指某一阶段.相当于我们现代的"春""夏""秋""冬"这么个概念.我们之所以说"九"是指少阳,并不是你所说的逢九变,而是它所代表的这个时间段相对于"七"所代表的时间段而言的.你认为春与夏比,哪个是少阳,哪个是老阳呢?
  再次感谢你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护卫,只是这次的砖头好像砸错了人.哈哈.
  

作者:joydone 回复日期:2007-4-26 17:47:27 
 
  顶顶看

作者:乙未 回复日期:2007-4-26 18:27:40 
 
  先回复,再来看更新。
  
  先说一句:楼主近几天,写的东西相对比较沉闷,不知没接触易经的人,有几个能耐心看完的。
  何不加入一些灵感而至的类比进行讲解呢?
  
  
  
  1、我记得楼主似乎认为孔子解易,绝大部分是错的。不过,看楼主近几天的论证里,无处不引用也孔子的《系辞》。
  2、楼主对很多的字的理解,特别是九、六、七、八,以《说文》为基础。但前面的贴里,比如"乾"又是认为《说文》是不恰当。不知《说文》的对错标准是什么?总感觉楼主您得出的结论,是在自己看到甲骨文字形后,联想出象什么,然后就找出相关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说法。
  
  虽然九、六很惊人,我也不打算接受。但还是继续关注楼主新文。
  毕竟,研究到这一步,能够接受别人意见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的:)

作者:乙未 回复日期:2007-4-26 18:39:40 
 
  楼主说的,很为之汗。
  一个"学术"上的讨论、反驳,至于扯到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6 9:55:34 
        二,"我当然可以"的话是把手放在心口上时说的吗?否则我就要考虑你是学者还是学生了.
  
  
       X加Y等于一.已知X为1,请问Y等于多少.先生忘记如何计算了吗?
  
      
      "们同样注意到"妇""奸""好"三字在字形结构上都与女有关,而且都受到旁边的一定干扰。妇为女人旁边有一根苕帚柄状的东东。奸为三个女人重叠,好为女人旁边有一个子。由此我们以为。用苕帚破了身的是妇,被两个女人破了的是奸,而被一个小孩子破了的就很好了,感觉会很舒爽………………"
    我可以把这一段看成是你的"道德"和人品吗?
      
      
  
  
    我也对你的这个帖子下一个结论吧.所谓有来无往非礼也.
    读君之帖,我不知道君是学者,还是学生?如果是前者的话,还请抓紧补课.数学从初一开始补,语文是小学开始补,想品是家教问题,从三岁开始补.至于逻辑嘛,呵呵,木匠不好意思说,因为这是一个时髦的前沿问题.
    
    
      
  

作者:大梵 回复日期:2007-4-26 18:48:15 
 
  好贴,记号。
  在此之前从未真正看易,那些大部头看不下去,前面林深儿骂得差一点不想看了,还好后面坚持下来。双方冷静对战多好啊,这样我也不会为木匠一家之言误导方向。不管如何,此贴为我扫盲了。

作者:大梵 回复日期:2007-4-26 18:54:03 
 
  只论对错,不论学品。
  好贴总是要顶的,再次顶起(正、反双方都顶)。

作者:五彩大花猫 回复日期:2007-4-26 20:07:19 
 
  再来顶一下,正反双方都顶,
  顺便踩一脚,来骂人的都踩。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6 20:28:45 
 
  卦象输入不了,可以想一个变通的方式啊。比如,以二进制表示卦象,规定1为阴、0为阳,左为初,右为上,以屯卦(卦三)为例:
  上六 ━ ━ 1 第六个数(末位)
  九五 ━━━ 0 第五个数
  六四 ━ ━ 1 第四个数
  六三 ━ ━ 1 第三个数
  六二 ━ ━ 1 第二个数
  初九 ━━━ 0 第一个数(首位)
  则屯卦(卦三)的卦象可以表示为:011101
  若换算成十进位,其值为2^4+2^3+2^2+1=29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6 20:43:10 
 
  几个卦象:
   乾卦 坤卦 屯卦 蒙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xianchangsha 回复日期:2007-4-26 22:03:52 
 
  不错,楼主请继续.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6 22:19:54 
 
  依以上记载,求卦需要先准备五十根蓍草,取出一根不用,只用四十九根,把这四十九根蓍草用双手任意地分成两堆,再从其中一堆中取出一根夹在手指间,然后四根一组地数,将每一堆最后的余数放在一起,这一过程叫做一"变"。其中分二(分成两堆),挂一(取出一根夹在手指间),揲四(四个一组地数),归奇(将两堆的余数放在一起)这四个步骤叫做"四营"。
    "一变"之后,除去挂一,归奇的数,将剩下的蓍草或四十根或四十四根,再按照前面的过程重复,称为第二变。剩下的蓍草只能是四十根,或三十六根,或三十二根三种情况。
    再重复一遍,即第三变,剩下的蓍草只能是三十六根,或三十二根,或二十八根,或二十四根四种情况。
    这时用四除去这个数,商一定是"九"、"八"、"七"、"六"这四个数字中的一个。
  ━━━━━━━━━━━━━━━━━━━━━━━━━━━
  
  上一段文字没看懂。
  1.准备50根蓍草,取出1根不用:50-1=49;
  2.把49根蓍草任意地分成2堆,再从其中一堆中取出1根夹在手指间(挂一):令X+Y=49,X-1+Y=48;
  3.然后四根一组地数,将每一堆最后的余数放在一起(归奇):MOD(X-1,4)+MOD(Y,4)=0或者4;
  4."一变"之后,除去挂一,归奇的数,剩下蓍草:48或者44。怎么也不可能是"40或者44"啊。
  
  继续二、三变。如果每一遍不重复上面第一步――即取出一根"神鬼之机",则三变以后只能得到"36或者40"两种结果。
  如果二、三变,每一次都取出一根"神鬼之机",则三变以后能得到"28、32、36或者40"四种结果。用四除,商为七、八、九、十,无六。
  
  哪位大师解释一下?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6 22:28:05 
 
  4也算"余"就对呢。

作者:hwhzb123 回复日期:2007-4-26 22:34:14 
 
  做个记号

作者:聚转量无 回复日期:2007-4-26 23:45:39 
 
  木匠你好象是偏离的你的本意了,我是一个门外汉,很仰慕你的学识,开好你写的文章很合我们之流的胃口,够通俗易懂.
  可到后来越来越专业,那是给人骂的.让我看懵了.
  要是能在你的文章里,我能知道易经的大概的出处,用处,和对现在人人的意义,还有它的发展.那就好了,
  前面的文章写得有趣,在这里先谢谢你辛艰耕耘.
  我等着密芨的掀开.....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7 00:31:56 
 
  上林轻雨:
   在木匠开始阐述传统卦相观的时候,举了一个"大师如何算卦"的例子。你仔细看看他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你解卦的方式,恰恰符合了木匠说的"人们在解卦时,往往抛弃卦爻辞而直接以这种卦象观解卦",进而论证了木匠的关于传统卦相观的问题――"卦画与卦爻辞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的观点。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7 0:43:33 
 
  木匠:  这诸多的问题让人无所适从,传统象数学派的人认为,这种状况正说明了易理的精深,所以历史上应用占卜的人很少有人怀疑这种卦象观,虽然据此说而作的占断"准确性"不高,人们也宁可相信自己的"法力"不够,学识浅薄。
  
  上林轻雨:只是卦不是这么简单而直接的看与用的!爻辞有限而世间的变化与事端是无限的。怎么可能一一对应所有呢?!如果只是这么直接对应,那么还有什么技术与理论可言呢?!
  

作者:t9033236 回复日期:2007-4-27 3:03:12 
 
  非常感谢楼主,非常难得的一本易学普及教材,
  
  希望楼主再接再励,不要与那些自以为大学大儒的狗屁人渣,林孙儿
  
  之流过多纠缠,徒费精力.

作者:基本前提 回复日期:2007-4-27 08:34:15 
 
  每天都来看下楼主更新了没有?

作者:冷眼看道德 回复日期:2007-4-27 8:36:51 
 
  先收藏,下班回来慢慢看

作者:竹林访贤 回复日期:2007-4-27 9:40:19 
 
  苕木匠:今天怎么还没来.

作者:铁肩2006 回复日期:2007-4-27 09:56:17 
 
  作者:聚转量无 回复日期:2007-4-26 23:45:39 
    木匠你好象是偏离的你的本意了,我是一个门外汉,很仰慕你的学识,开好你写的文章很合我们之流的胃口,够通俗易懂.
    可到后来越来越专业,那是给人骂的.让我看懵了.
    要是能在你的文章里,我能知道易经的大概的出处,用处,和对现在人人的意义,还有它的发展.那就好了,
    前面的文章写得有趣,在这里先谢谢你辛艰耕耘.
    我等着密芨的掀开.....
  

作者:wenzap 回复日期:2007-4-27 10:01:06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3-29 8:40:39 
    "楼主你好慢啊"
    看来你是个急性子.
    已经不错了,木匠平时懒得很,现在每天写近五个小时.还要上班养家糊口啊.哈哈.
  -------------------------
  呵呵,你是个木匠啊,我是是,而且是个八级的木匠,虽然还没领悟什么鬼斧神工,但希望你去看看我的在天涯杂谈的贴子《女人,女人,夫纲不振》,上次看到散文天下一个做饭的在乱讲《道德经》笑死我了,就知道"治大国如烹小鲜",不知"君子远庖厨",把个《道德经》硬是要先生米煮成熟饭,要想用他的自然精神再倒推回道德经就驴唇不对马嘴了,^_^

作者:教授1999 回复日期:2007-4-27 10:01:09 
 
  我也觉得楼主一开始的方向很好,很有意义。可惜现在偏得太多。
  
  别人靠用易经算命打卦吃饭,你偏说这不是一本用来预测的书,自然人家会拼了命的来砸你,很正常。
  
  而后来这些让门外汉们看的头大如斗,再这样可就没人来了。不需要专业的探讨,需要通俗的介绍,OK?

作者:教授1999 回复日期:2007-4-27 10:06:05 
 
  现在是21世纪,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世纪,还在那迷信周易的神奇魔力,简直就是愚不可及,楼主的正本清源真真是善莫大焉,希望楼主继续按自己原来的思路尽量通俗地进行下去,不要理会那些干扰。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7 10:12:25 
 
  回乙未先生:
  
  "1、我记得楼主似乎认为孔子解易,绝大部分是错的。不过,看楼主近几天的论证里,无处不引用也孔子的《系辞》。"
  
  我这里用的是孔子的"绝小部分".
  
   " 2、楼主对很多的字的理解,特别是九、六、七、八,以《说文》为基础。但前面的贴里,比如"乾"又是认为《说文》是不恰当。不知《说文》的对错标准是什么?总感觉楼主您得出的结论,是在自己看到甲骨文字形后,联想出象什么,然后就找出相关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说法。"
  
  为把<周易>读通,我专门学过两年的甲骨文,说文中的确有许多错误的地方,譬如我们前面解释过的'贞'这个字.他是按'卜'和'贝'来解的,而这个字原来是'卜'和'鼎'.你可以去翻一下这类的书.我从不迷信任何人,对<说文>的作者也是一样,我只看他讲得对不对.我的标准是与其他人的解释及甲骨文金文进行比对.看合不合理.
  
  
  " 楼主说的,很为之汗。
    一个"学术"上的讨论、反驳,至于扯到"
  
  你认为上林的帖子是"学术"讨论吗?上林是个热血青年,也很坦诚,但是与非的观点好像还有待加强.或者说在出手之前一定要分清好人和坏人.譬如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传统文化中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的,哪些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等等这些问题.下面这句话是他昨天回帖中的两段:
  "我不是来讨论的。我是来砸你的!!!
  "如果你看到我向来的文字就知道。我并不是张狂的人。但对于拿着祖宗的遗产恶搞的人,向来砖头不会停。我没教过人,也没有上过正规的古代文学与甲骨考据等等。但是似乎砸你还算将就够用罢了。无他,理之所在也!
  
  讲一个小故事吧:有一年快过年时,我们收拾房间卫生.当时的孩子还很小,我们把他的一些没有再玩的又破又脏的玩具给扔了.但孩子发现后又哭又闹,这件事对我的印象很深.大人和小孩对同一件事的价值的判断是不一样啊.虽然他们所看到的都是一个美字.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7 10:23:45 
 
  上林轻雨:
     在木匠开始阐述传统卦相观的时候,举了一个"大师如何算卦"的例子。你仔细看看他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你解卦的方式,恰恰符合了木匠说的"人们在解卦时,往往抛弃卦爻辞而直接以这种卦象观解卦",进而论证了木匠的关于传统卦相观的问题――"卦画与卦爻辞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的观点。
  
  云中君:你真的很会学.总能抓住要点,也是我目前为止接触过的学易者中悟性最好的一位.如果继续下去,你的所得会很多的.祝贺你.

作者:竹林访贤 回复日期:2007-4-27 10:50:22 
 
  木匠今天的正文呢?我们等着呢?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7 11:33:41 
 
  把帝王的秘籍掀开――解读《周易》(38)
  
  
  是谁设定的密码
  
  正如我们在前面所分析过的一样,"九"、"六"这两个数字的字义和"初"、"二"、"三"、"四"、"五"、"上"这六个顺序字的字义都是非常清楚的,没有多少误解的余地,而传统易学却偏偏将其误解了,这种误解也是需要有其理由的,它的理由是什么呢?或者说几千年来的传统易学为什么要舍易就难呢?难道历史上如此多的智者都是大笨蛋,显然说不过去。出现这种误解的原因只能有两个:一是有人故意反说卦象;二是总总原因造成我们对卦例的错误理解。
  《周易》在西周时期一直是周王室的专用品,春秋初年周室衰微后才由周室史官带出王宫,从而流传于世。这些传播《周易》的筮人们虽然对周室的衰亡无回天之力,虽然要靠《周易》在乱世中谋功名,但他们也许并不愿意透露《周易》的所有秘密,所以他们在以《周易》求生存、混饭吃的同时,有意反说卦象,这就相当于给《周易》上了一道密码。
  从《左传》所记诸占的筮例来看,传统易学对占例的理解大都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如对"某卦之某卦"的理解就没有问题,可见问题应当是出在占例本身。或者说占筮者的解释本身就有问题。如果不怀疑占筮者的水平,就只能归之于占筮者的故意。
  对序数词的误解也有可能纯粹就是一种误读。误读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在乱世中从王室带出《周易》并使之传播的人,本不是掌管《周易》的史官,对《周易》本身并不精通,只是一知半解,所以他的讲解本身就不对,从而造成了这个死结。也有可能是《左传》这部古典的占例大多是伪作(有学者这样怀疑),作伪者并不了解《周易》的原理;也有可能是我们自身的理解问题,如古书的排版与现代书的排版不同。古书竖排并从右往左读,而"某卦之某卦"可能是横排在竖字之间,阅读时有将方向读反的可能。又如《左传》占例除一例为五爻变外,均为一爻变,根本没有二爻变,三爻变,四爻变,六爻变,可见至少在占筮原则上《左传》基本上没有错,错在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将爻看成了静态的,而不是动态的……
  当然,以上对卦象看反的原因所作的分析只是两种猜测,最后的结论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我们所能肯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传统易学将"九"、"八"、"七"、"六"这四个数字的属性看错了,也将"初"、"二"、"三"、"四"、"五"、"上"这六个顺序词的作用理解错了,并因此而将卦象爻象看反看错。这种误解必然地影响到其卦象观的错误。在纠正这个错误后,我们再来看《周易》的卦象,就会有完全不同的认识。
  
  正确的卦象观
  
  在正确地解读序数词的含义后,我们再结合后面对各卦的注释,就可以将《周易》一书卦象的特点归纳为如下几点:
  (a)、卦画不是《周易》作者的发明,而是他对前人的继承。由此,我们认为所谓的卦象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卦画发明者所理解的卦象;二是《周易》作者所理解的卦象。我们将前者称为原始卦象,将后者称之为《周易》卦象。《周易》卦象中包含有原始卦象;
  (b)、卦由爻组成,爻有阴爻"- -"和阳爻"―"之分。阳爻和阴爻分别代表了阳气和阴气。这两个概念与天文学有关,最初是为了描述由于日月天体的运动而引起的冷暖寒热,并导致物生物死的那股力量,这股力量与时间的变化规律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或者说卦爻的原始意义是对天体运行及由此产生的自然规律的模拟,这种模拟表现在卦序和爻序之中,它是卦画的本来含义,而不是《周易》作者的发明。
  《周易》作者只是吸收了其中的部分内容。正是由于《周易》作者在《周易》中不是讨论天道的问题,而是讨论的人道问题,因此,他打乱了过去的卦序,我们也因此不能从《周易》中完整地看出其原始卦象。这个问题我们将在讨论《连山易》时讨论,这里不展开,在此我们只需要记住两点就行了:
  一是卦画的原始含义在《周易》中不完整;
  二是爻的属性及爻变具有时变的特征。
  (c)、《周易》作者赋予卦画新的含义,这个含义就是:每一个卦画象征一个事物,而每一爻象征事物具有的六个发展阶段中的一个阶段。或者说他将卦画看成是变动的,而不是静止的。他认为每一个卦画都是由其反卦经过从初爻到上爻的六个变化过程后产生的结果,因此每个卦画都包含有六个形状的卦形,如《乾》卦" "是由《坤》卦" "变化而来,经历了六个过程的变化,即由初爻时的《坤》卦卦画" "变为《复》卦卦画" "、再由九二爻的《复》卦卦画" "变为《临》卦卦画的" "、《泰》卦卦画的" "、《遁》卦卦画的" "、《�》卦卦画的" "、《乾》卦卦画的" "。这六个卦形都是《乾》卦的卦形,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为了避免混淆,我们可以将完成变化后的卦形,即第六爻爻变后的卦象称为×卦卦象,简称卦象。其它五卦分别称为×卦×爻爻象,或简称为爻象(注意不要将这里所说的爻象与爻的原始爻象――爻画"―""- -"的概念混为一谈。);
  (d)、卦象是确定卦名(主题词)的依据,如《乾》卦卦名是作者根椐六个阳爻所代表的阳气逐渐增长而联想到春夏之季东方七宿逐渐上升而得名;《复》卦、《临》卦、《泰》卦、《剥》卦、《�》卦……等是由卦象的形状所具有的阴阳之气的位置和大小而得名;《师》卦、《比》卦等是根椐由阴阳的属性而联想到君民的关系而得名;《颐》卦、《噬》嗑卦、《离》卦等卦是根椐卦的形状特征而得名等等。
  (e)、爻象是作者创作爻辞的主要依据。爻辞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序数词、爻象的表述词、判断词、告诫词。其中序数词是爻画的省略写法,如《乾》初九,就是爻象" "的简写。而第二部分均是对爻象的描述,如《乾》卦的"潜龙"、"见龙在田"、"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等等。作者从爻象引发议论;
  (f)、卦象和爻象只是《周易》作者根椐卦形及卦形的变化规律而产生的联想,这种联想可以复杂多变,也可以因人而异。但卦象和爻象只是一种模拟和联想,它本身没有吉凶祸福的含义,吉凶之义存在于作者的议论之中。譬如《坤》卦六二爻爻辞为"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这段爻辞省略了对爻象的描述。爻象为" "。古代实行井田制,八家共耕一块田,《坤》卦六二爻的爻象" "中的三、四、五、上四爻正象一块未经过开耕的原田,作者由此引发了对土地选择问题的议论。作者认为:平直、方正、辽阔是选择居住地的原则,所以才有了"不习无不利"的判断。如果作者从另一个角度发议论,说"曲、窄、小。"他的判断也就只能是"习而不利"了。可见卦象本身没有吉凶之义,它只是作为引发作者议论的一个话题。由此,我们可以确定两点认识:
  一是《周易》作者不认为卦象能决定吉凶,决定吉凶的是卦爻辞,所以传统的占筮方法中抛开卦爻辞而论吉凶成败的方法是错误的;
  二是卦爻辞是作者人生经验的总结,所以《周易》卦爻辞的吉凶不过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所做出的判断,与天人感应的迷信观点无关。
  (g)、《周易》作者之所以要以卦象引发议论,而不是像我们今天的文章一样直接表述,可能的原因有三:一是为了表示其权威性;二是为了教育的生动性;三是为了占筮的可操作性。
  《周易》卦爻辞的基本内容属于政论文的范围,而在作者所处的时代,人们衡量政治观点的正确与否的主要标准就是是否符合天地自然的规律。卦画本身是模拟自然的产物,作者借用卦画来发论,正是表明自己的观点是符合自然的规律,是具有权威性的;
  《周易》是王子们的教育书,而对于尚不懂事的小王子们而言,在教育这些有关政治、历史的课文时,卦象的变化产生的趣味性无疑会产生较好的效果,有利于其对知识的吸收;
  《周易》有四项主要功能,其中一项就是占筮,而为了占筮,就必须有一个规定的方法,卦画的存在就使得《周易》作为占筮之书具有了可操作性。
  
  将以上观点综合一下就是:卦象没有一定之规,同一个卦画,各人可以从中看出不同的卦象。就《周易》之中的卦象而言,包含有卦画原作者所见的卦象和《周易》作者的创意。在《周易》中,卦爻象是卦名及卦爻辞的主要依据,但卦爻象本身与吉凶无关,它只是作者创作的一个话题,所起的作用在于提高作品的权威性、教育的生动性和占筮的可操作性。
  
  关于卦象的问题,我们就讲完了,我不知道我讲清楚没有。
  最后,把我所理解的卦象代入《乾》卦卦辞中给大家再演示一下:
  
  上九(乾):亢龙,有悔。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九四(遁):或跃在渊,无咎。
  九三(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二(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初九(复):潜龙,勿用。
  
   《乾》卦的"初九"等这些序数词,实际上只是一个代词,他所代表的应当是其旁边括号内的卦画(应将括号内的卦名换成该卦所代表的卦画)。这么一标示,大家是否觉得序数词(卦画)与爻辞之间有了那么一点点意思了?
  没有感觉到?哎呀我的个天啊,苕木匠记性不好,我忘记了,写这一节时,小鸟已经飞跑。好吧,过一段时间,看我还能不能重新找回过去的那些大家听得懂的语言。
  "都跑哪里玩去了?下里和巴人。"
  
  
  我家的后院有几棵很高很高的大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一对喜鹊在其中的一棵上筑了一个舒适的巢。每天清晨六七点钟的时候,它们都会跑来啄我的窗户,从玻璃的反光中寻找自己的伙伴。很长时间以来,我已经习惯并喜欢上了这种摧我起床的声音。但有一天,我的邻居家老爷子过生日,祝寿的鞭炮响了一整天,其中还夹杂着一些能冲到很高的天空后才爆出巨响的震天雷,把这对喜鹊吓跑了。有好长时间我都倍感失落。直到第二年又有一对小鸟在另一棵树上安家。
  灵感就是这样的一只小鸟。
  我是蓄足了劲来这里建巢的,也的确已经把骨架搭好。
  但正当我们准备在此孕育小宝宝时,燥声响起来了,我心中的这只小鸟也被吓跑了。从第五章开始的文章,我想爱看的人一定不多,我也写得难受。看来,想一口气把这本不薄的书呈现给大家的愿望是要落空了,我只能暂时放下。有什么办法呢?我控制得住感情,却掌握不了灵感。这就是所谓的缘分吧。
  最后,给这几天来把我的小鸟赶跑了的那几个喜欢玩象数的朋友们说一个故事吧:
  从前有三兄弟,老大住海南、老二住湖北,老三住广东。这三兄弟都是当地的大户,家大业大。但有一天老大和老二在外做生意时犯了事,把一个找他们麻烦的地头蛇给杀了,就跑到老三家避难。这一避就是几代人。结果,当老三家的人口越来越多,拿着房产证想要回自己的房屋时,老大及老二的后人不认帐。并为此打得头破血流……哈哈,你们知道木匠胡编这个故事的意思了吧。对,你们本来都有自己美丽的家,回自己的家――《连山易》和《归藏易》那里去住吧,那里也有不错的房产,何必一定要错把他乡当故乡呢?
  其实,就占卜本身而言,不论你们现在所使用的是梅花易数,还是风水盘、抽签筒,或者是什么其它的发财工具,看准卦象都应当是一个基础。卦象没有看对,你们得出的结论能准吗?我当然知道会有人信你们,生意也还可能还不错,哈哈,恭喜发财。不过最好还是别用夜壶来斟酒,因为我想起了有些武侠电影中功夫练反了的那些大师们。当然,这也要看你们认不认得酒壶,愿不愿更换及知不知道如何换了。这绝对是善意的提醒。你也可以把你们所知的卦象与木匠这里所论的卦象比对一下啊,虽然你们可能不屑一顾。哈哈,能在一起打架――错了,应当是被打,也是一种缘分啊。
  还有几位可能与我一样喜欢小鸟的朋友跑出来想与那些放鞭炮的人打架,结果是打伤了来说服这家人不要放炮而正在被打的我――他们以为我才是那放炮的人呢。
  唉,看这满脸的血弄得,回家包扎去吧。
  不知小鸟什么时候才会再来?
  
  
  
  中场休息
  
  自从木匠到此寨,
  多谢众位把桩抬。
  回去采集灵芝草,
  找到小鸟再重来。
  
  唉,苕木匠又错了,现在的人好像不太爱听山歌了。那我就来学写一首现代的新诗吧。习作啊,这可是八斤重的高级木匠真正的习作啊,听说类似的作品升值的空间最大。
  
  太监与维纳斯
  
  这不是太监帖。
  因为,
  我肯定会把她续完'
  
  这不是太监帖,
  因为,
  我十有八九会很快再来。
  
  这不是太监帖,
  即便是十有一、二的结果,
  它也不会是太监帖。
  因为,
  她不仅与太监一样缺少一些必要的部件,
  还因为她缺的更多,
  譬如没有胳膊。
  
  我常常在想,
  如果维纳斯没有一个残疾证,
  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所以,
  如果木匠的懒觉
  睡的长了一点――
  本性如此。
  或者野丫头玩得
  不愿意下山――
  一惯这样。
  就请大家暂时把她当着:
  木匠留在此地的
  一尊美神
  来爱护和欣赏吧。
  
  其实,
  想象中产生的美,
  往往比真实的更受用
  譬如:
  你梦中的小情人,
  
  哈哈,
  不好意思了吧,
  脸红了不是?
  再见。
  
  
  
  "张三,收布景。"
  "李四,把钱袋子和药葫芦背好了。"
  "王大麻子,挑行李。"
  "野丫头,咱们回家。"
  "走"。
  
  云外青山水长流,
  悬崖古藤荡丫头。
  从来良木伴涧生,
  洞下饮泉老牯牛。
  
  

作者:竹林访贤 回复日期:2007-4-27 11:38:54 
 
  传说中的沙发?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7 12:51:28 
 
    上九(乾):亢龙,有悔。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九四(遁):或跃在渊,无咎。
    九三(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二(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初九(复):潜龙,勿用。
  
  有点意思呢。
  
  其实读者对"九、六"的争议是可以保留自己观点的,我们只要知道楼主立论的基础是什么就可以呢。楼主由此出发推出了另一套卦象观,接下来就进入实例具体演示这种观点在解读卦爻辞的作用呢。如果楼主最终解读合理,这种观点就算自圆其说;楼主也可以自成一派。
  

作者:大梵 回复日期:2007-4-27 13:08:53 
 
  留下爪印作书签。

作者:上林轻雨 回复日期:2007-4-27 13:13:44 
 
  "殷墟甲骨文中的记录可以证明此观点。商代的甲骨文卜辞中保留了大量的分至日记录,并有一套准确表述其意义的特殊名称,他们以"析"指春分,以"彝"指秋分,以"因"指夏至,以"九"指冬至。"
  
  ================================
  嗯这一条是忘了说了,补上!
  
  首先,是有学者认为当时的商朝己有夏至等节气的定位。但是,较为公认的说法是:当时的商历中,仍是一年春秋二季。四季只是在四方神与四方风中刚开始形成了一个概念,并没有确定。所以我并不知道你所说的"以析指春分……"云云典出何处。而四方神与四方风的定义与你所说的较为相近。具体如下:
  
  东方曰析,风曰协;
  南方曰夹(亦有作"因"字),风曰微;
  西方曰夷,风曰彝;
  北方曰宛(亦有作"�"字,搞笑的是亦有作"伏"字,哈哈哈看来若是想说冬日数伏也是有理由的),风曰役
  
  只是没有你所说的,以九为北方的论据!反而由《尸子》曰'北方者,伏方也'。当然你也可以凭着个人的观感来说,这个伏或是宛就是九。那么何不顺手把析、彝、因一齐改了为六、七、八好了呢。

作者:hitom0920 回复日期:2007-4-27 13:22:52 
 
  留名

作者:上林轻雨 回复日期:2007-4-27 13:42:01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7 10:23:45 
    上林轻雨:
       在木匠开始阐述传统卦相观的时候,举了一个"大师如何算卦"的例子。你仔细看看他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你解卦的方式,恰恰符合了木匠说的"人们在解卦时,往往抛弃卦爻辞而直接以这种卦象观解卦",进而论证了木匠的关于传统卦相观的问题――"卦画与卦爻辞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的观点。
    
    云中君:你真的很会学.总能抓住要点,也是我目前为止接触过的学易者中悟性最好的一位.如果继续下去,你的所得会很多的.祝贺你.
  ==========================
  看此两位你侬我侬的样子,本来不想说,但是2004先生一惯的不动脑筋且看文字不细的特征又让我不得不说。爻辞一样解过了!就在下面,不知道是看不见呢,还是不想看呢?!
  
  上面是对于木匠的一个卦例做了批驳。那是因为,从木匠的话中,他根本没有学会怎么样来解卦!所以才会认为那个乾之晋卦从卦象与爻辞都是吉象!
  
  我之所以从卦象与爻辞两个方面做了一个解卦。所针对的就是这句"我们既无法说明卦象与卦爻辞之间的必然联系,也无法找到卦象与吉凶之间的必然规律,所以,在当代学者看来,卦爻象的问题原本是不存在的" 木匠用乾之晋卦来说明凶吉与卦象与爻辞没有联系。我只能说,这只能说明木匠本人看不出它的内在联系。只需要让它看到实际运用爻辞与卦象来解这一卦,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可是看来,他竟然还好意思那这个来说事儿。呵呵,想来这与他一惯的刻板与刚愎自用有关……
  
  至于卦象与爻辞有没有关系呢?义理派有义理派的解释观点。象数派有象数派的解释观点……至于木匠的观点,代表了他个人罢了,并不能代表主流学派或是说多数流派!如果看了木匠禁看的易传,你就知道,从孔子的时候起,就认为爻象、卦象与爻辞是有联系的了。
  
  最后,谢谢木匠的热血青年的评语。我当不起这句话有十好几年了!看来您再次的犯了主观臆测、自说自话的毛病了。上面乙未君的帖子中表示出的意思是――您并没有用学术与证据上的对抗来维护您的观点。而是采用了一种攻讦与侮辱的态度。
  
  要是说我砸向你的,是砖头,毕竟它是用来盖楼的。每一块都会有实际的功能与含义。区别只在于读者有没有这个对等的智力与理解力来识别罢了。而您返回来的那些,只能是茅坑中的石头了。臭且无用。只能暴露了您的IQ与EQ均无法达到平均水准而己。
  
  今天在收集资料的时候,发现了木匠原来在一个专业性较强些的国学论坛中的帖子。一口气发了几十个0回复的主题。可见,当人们的专业水平高一些,识非断错的能力强一些的地方追捧者罕有。终于木匠开始在这里,用了一种所谓通俗的方式来说书了。这看起来很美。可是读者们却未必知道――越是用美味的包装,它里藏着的毒药就更容易让人吞下肚。这也就是俗称的糖衣炮弹了吧~~~
  
  PS:主观臆断而无实际有力的证据支持的观点,我称之为毒药!

作者:铁肩2006 回复日期:2007-4-27 13:50:57 
 
  作者:上林轻雨 回复日期:2007-4-27 13:42:01 
  至于卦象与爻辞有没有关系呢?义理派有义理派的解释观点。象数派有象数派的解释观点……至于木匠的观点,代表了他个人罢了,并不能代表主流学派或是说多数流派!
  =============================
  日,木匠说自己代表主流学派或是说多数流派了吗?
  
  人本来就是一家之言,而大伙看的津津有味,你个傻比偏要来搅和,可惜没人稀得搭理,欠抽啊。

作者:铁肩2006 回复日期:2007-4-27 13:53:34 
 
  作者:上林轻雨 回复日期:2007-4-27 13:42:01 
  
  PS:主观臆断而无实际有力的证据支持的观点,我称之为毒药!
  ===============================================
  
  你算个鸡吧,俺们愿意看,用不着你在这叽叽。管得着吗你?

作者:人世的激情 回复日期:2007-4-27 13:55:33 
 
  顶一下,路过的

作者:上林轻雨 回复日期:2007-4-27 14:15:54 
 
  作者:铁肩2006 回复日期:2007-4-27 13:53:34 
     
    你算个鸡吧,俺们愿意看,用不着你在这叽叽。管得着吗你?
  ===================
  我愿意说就和你愿意看一样。是公众论坛中各自的权利。
  
  出得来这里捞世界,就预备好会有这样那样的声音。万物有法,缘起缘灭~
  
  对我也好,对木匠也好,对于每一个人都好。这道理都是一样的。
  
  至于每个人的行文与说话的方式,纯属个人修养问题。在此不予探讨!

作者:adisonn 回复日期:2007-4-27 14:29:26 
 
  顶,支持一下。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7 15:44:05 
 
  
  "我并不知道你所说的"以析指春分……"云云典出何处。"
  
  请你去查一下冯时先生的<天文考古学>一书,页面我记不清,因为书不在手边.
  
  我们之间的分歧太大,而且你既然说:"我不是来讨论的。我是来砸你的",大家就各自存异,到此为止吧.我没有时间陪你玩.

作者:Jarson050412 回复日期:2007-4-27 16:36:23 
 
  ding

作者:虫它 回复日期:2007-4-27 17:26:34 
 
  白看了几天了,上来谢楼主,加油加油

作者:上林轻雨 回复日期:2007-4-27 17:32:13 
 
  冯时在《殷卜辞四方风研究》一文中通过对这些名字的训释考证并综合诸家之说,进一步揭示出它们与历法四时之间的关系:
  
  1、殷代析、彝为司分之神,析属东方,主春分,意训分;彝属西方,主秋分,意训平,均指二分之日昼夜平分。因(�)、�(宛)为司至之神,因(�)属南方,主夏至,意同训长;�(宛)属北方,主冬至,意训短,分别指夏至日长至和冬至日短至。
  2、殷代东风协、南风微、西风�、北风役为分至四节之候,协训交合,微训稀少,�训含盛,役训丰盛,以鸟兽之变应四节。这些内容在《尧典》中得到了充分存留。
  3、殷代四方神和四风神构成了完整的标准时体系,也就是历制体系。四方神为分至神,四风神则为四节之物候征象。
  
  ======================
  
  您的"九"呢?!!!!
  
  有没有时间陪我"玩",这是你的事;
  
  有没有兴趣陪你"玩",这是我的事。

作者:alontt 回复日期:2007-4-27 18:17:49 
 
  xuexi

作者:看上去真的很美 回复日期:2007-4-27 18:41:43 
 
   我不敢说学术是个很神圣的东西,但它绝对不是个恶俗的东西.
   所以也总是希望不要在帖子里看见恶俗的言论.可还是被上林兄贴出来了,甚至还夹杂着人身攻击.我不敢说上林兄也一定是文如其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上林兄没有带着一颗平常心来学易,因为他容不得其他人的观点.这对于一个学者来说是很可怕.做为一名理论工作者,我真有点替上林君的前途担心啦.
    

作者:看上去真的很美 回复日期:2007-4-27 18:47:02 
 
    楼主的帖子写的很精彩,对<周易>的见解也很独到.
    期待楼主的新帖子.多多向楼主学习.
    希望楼主能尽量使用白话,不然恐怕有违楼主的初衷啦.

作者:alontt 回复日期:2007-4-27 20:21:20 
 
  
  木匠,你能做一套有周易符号的家具吗?
  
  
  把周易原书刻在上面,等我有钱了买来摆在我家里天天看,天天欣赏,天天领悟,天天进步,呵呵。
  
  苕木匠。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7 21:12:46 
 
  究竟六和九是老阴老阳还是少阴少阳?抛开历史的因素,这个问题在就概念而讨论概念的时候,是无所谓谁对谁错的。因为阴阳观念是后来才有的概念,用"阴阳"来代替"六九"的表述,正如前面我用"二进制"来代表卦象,纯粹是一种人为的约定,因而无所谓对错。
  
  在有了概念以后,我们可以定义有关概念运算的逻辑法则。比如,有了卦爻概念以后,就可以定义关于卦爻运算的"卦变和爻变"法则。前面我用"二进制"来表示卦象,假如周易作者有有关于两卦相加的运算,比如"复+临=屯"的记载,则我们就可以据此判断:我们关于卦象"二进制"的新规定与周易原作者的卦象是否完全等价?因此,在有关于概念运算法则的前提下,我们在用新概念代替旧概念的时候,就有了正误之分。而检验这个这种代替正误的方法,就是将新概念代入到原有的运算当中,看能否取得和原有概念一样的效果。
  

作者:新火试新茶 回复日期:2007-4-27 21:34:35 
 
  苟日新,日日新。
  谢谢楼主和各位易学爱好者给我学习的机会。

作者:乙未 回复日期:2007-4-27 21:37:18 
 
  我好象记得,
  乾初爻为复
  乾二爻为临
  ……
  这不就是十二辟卦说吗?
  楼主您的结论与前人一致,却总是绕出一个大大的弯出来。
  所以我暂时还理解不了,之间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而且您的引用资料,比如析、因、彝、九说,也只是某个人的结论。这和从古时传过来的众多易学观点,又有什么区别,而一定要认为是所有人错你独对呢?
  
  不过,你坚持自己全对,亦无可厚非。向来易学界大多都是执一理而欲通易全体的。
  
  
  我所关心的是,您对爻辞的解释,虽然您的出发点(如九六、易序)我不赞同,而且也可能会影响到您爻辞的解释上,我也不大赞同。
  但我愿意拭目相看,希望能从中找出符合我易象的观点来,为我所用。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7 21:40:07 
 
  逻辑上有"或、非、与"的运算法则。传统爻变、卦变的观念相当于"逻辑非"运算。比如,乾九二爻变,相当于对乾卦九二爻作"逻辑非"运算;《艮》之《随》卦变,相当于对艮卦一、三、四、五、六爻同时作"逻辑非"运算,结果为随卦。
  
  木匠的爻变、卦变的观念也相当于"逻辑非"运算。不同的是,在木匠看来,乾九二爻变,相当于对乾卦整体作"逻辑非"运算后,在对其前两爻作"逻辑非"运算;象《艮》之《随》这种卦变,在木匠看来是不被允许的,就象数学里分母不能为零的规定一样。
  

作者:乙未 回复日期:2007-4-27 21:52:51 
 
  我的看法是:
  各个卦的怎样形成的,卦的每句爻辞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每句爻辞要系在相应的爻上、而不系于其他卦的其他爻上。
  解释了这个,才算是真正的发掘到易的本源。
  
  所以想看看,楼主是怎样来解释这些的

作者:乙未 回复日期:2007-4-27 22:12:22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7 12:51:28 
      有点意思呢。
    
    其实读者对"九、六"的争议是可以保留自己观点的,我们只要知道楼主立论的基础是什么就可以呢。楼主由此出发推出了另一套卦象观,接下来就进入实例具体演示这种观点在解读卦爻辞的作用呢。如果楼主最终解读合理,这种观点就算自圆其说;楼主也可以自成一派。
    
  ---------------------------------
  我想,上林来"砸"楼主,更多的原因在于楼主说出了:从古到今,那些易学人士没有对的,只有他揭开了易的秘密。所以会让人从心底里先抵触吧。
  
  由易卦可引出很多体系,特别是预测上,纳甲亦可、梅易亦可、简单的五行生克亦可、甚至仅用阴阳来断也无不行。
  所以如果说,从九、六上,楼主可以发展出自己的一套,当然也行。但不能因为他的对,就说别人错。
  不然,以前同时对的那些体系,该怎么来理解呢?

作者:乙未 回复日期:2007-4-27 22:16:24 
 
  刚才细看了楼主最新更新的部分。
  楼主认为,周易的爻辞与卦画是无关的,卦画只不过是借用的一个壳子。
  感觉上,证据不足,均是从自认为的看法上,然后来套。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7 23:29:01 
 
  理解错了。前面说"在木匠看来,乾九二爻变,相当于对乾卦整体作"逻辑非"运算后,在对其前两爻作"逻辑非"运算",这里"乾九二爻变"当作"乾九二爻象"。
  
  楼主的卦变不太好理解,特别是和传统的卦变混在一起,又没有卦象说明。我有些疑问,看看再说。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8 00:19:07 
 
  有些昏头昏脑呢。
  楼主说:传统易学认为爻与爻之间除了表示占筮所得结论的先后顺序外,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所以爻的变化是单独存在的,而且一个卦可以同时有二爻变,三爻变,四爻变,五爻变,六爻变。
  而我们认为所谓爻变是模拟的时变,因此爻与爻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后爻只能在前爻变动的基础上变动,也不能同时变动数爻。如《左传》占例除一例为五爻变外,均为一爻变,根本没有二爻变,三爻变,四爻变,六爻变,可见至少在占筮原则上《左传》基本上没有错。
  ――――――――――――――――――――――――――――――
  我不是很理解。楼主前面详细说明了"揲蓍成卦"的过程,每成一卦,均得到六个数字。从概率来说,这些数字是"6、7、8、9"的机会是相等的,即每次成卦,6和9理论上出现的机会应该共为三次。按楼主占卜按不变爻或新生爻的说法,6、9为新生爻,应为三爻变。这该如何解释呢?
  

作者:xuchaoln 回复日期:2007-4-28 00:23:57 
 
  木匠先生
  
  这些天一直跟着您的帖子走,呵呵。
  
  关于有些人问的无法上传卦象的问题,因为我没有书,所以开始也是很头疼,后来我找到了一本带卦象和繁体原文的周易电子书,不知道你需要不。如果再有人象我这种情况,你就可以发给他们。
  
  

作者:云中漫2004步 回复日期:2007-4-28 0:28:21 
 
  没有具体考察"揲蓍成卦"的过程,不过从感觉上说,每成一卦,得到"6、7、8、9"的机会是相等的有误。待详细推算了再给出出现"6、7、8、9"各自的概率。
  但不管怎么说,要求一卦只出现一次"6或9"总不太现实。或许我理解有误,希望楼主能现身说法。
  

作者:苕木匠 回复日期:2007-4-28 8:30:10 
 
  "冯时在《殷卜辞四方风研究》一文中通过对这些名字的训释考证并综合诸家之说,进一步揭示出它们与历法四时之间的关系======
    
    您的"九"呢?!!!!"
  
  我让你查的是这本书吗?不是<中国天文考古学>吗?
  
  既然你如此抬举木匠,就再教你一点常识吧.
  知道"七夕"的节日是如何来的,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吗?
  "七夕"的意思就是"七"这个老阳的时段即将结束.
  作业:"七夕"是指某一天,还是指一个小的时段,哪一段?
    

没有评论: